本报讯 (记者 张智荣 通讯员 区丽森 滕斯斯)绿水青山环绕的村庄,干净整洁的村屯道路,规划合理的市场街道……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港北区乡镇旧貌换新颜,卫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加大投入 全面整治
记者近日在港城镇龙井村看到,一辆小型垃圾收集车伸出机械臂,将路边的垃圾箱准确勾住,缓缓拖到车上,不到一分钟时间,垃圾就收集完毕。垃圾车是最近配备到该村的,村民都说,有了这辆车,村里的垃圾每天一清理,村民都自觉把垃圾扔到垃圾池去。
为确保“清洁乡村”活动顺利开展,港北区以财政投入为主体,不断加大经费投入。该区全年计划预算投入900多万元,目前已投入300多万元,主要用于建设垃圾屋(池)、购买垃圾桶和向市场外包垃圾清运服务。
强化责任 形成合力
港北区在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中,实行处级领导包乡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屯的制度,公路沿线的62个重点示范村,由处级领导和部门各分别挂1个村、包1个屯。同时,从区直部门派出123个驻村工作队和新农村指导员。
该区还注意调动各方力量,共创美丽家园。该区妇联在辖区123个村屯(社区)组建了村屯“巾帼保洁员”和社区“老大姐”监督保洁队,各乡镇组建了青年团员劝导队,走街串户劝导制止不良卫生行为,向群众宣传卫生知识和保护环境的意义。至目前,该区共有25.196万名农民群众参加“清洁乡村”活动,占农村总人数的45%。
完善制度 形成长效
为建立“清洁乡村”活动长效机制,该区广泛推行党小组、户主会、理事会“一组两会”机制,由党员、户主、村屯理事会共同决策、实施“清洁乡村”有关事项,发挥群众自治的作用。目前,该区123个村(社区)、840个屯已经建立村民理事会,配备村屯专职保洁员925人。
该区在乡镇成立“清洁办”和综合执法大队,在各村屯制定实施《村民卫生行为规范》、《农户门前‘三包\’制度》等行为规范和村规民约。同时,在每屯建设1座垃圾屋(池),配备1名以上保洁员,每3户配1个垃圾桶,每天清理1次垃圾,按照“户集—村收—乡运”模式进行垃圾收集处理,建立“定点、定时、定人”清理运输制度。
此外,该区港城、奇石等乡镇还采取分片承包转运的办法,建立“个体承包、村委担保、镇级监管”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城乡垃圾转运问题。
加强督查 确保成效
5月28日晚,大圩镇新建村石坑屯特别热闹。当晚,该屯开会评选全屯“清洁标兵”、“最美农户”和“最美片区”。“吴绵初被评为‘最美农户\’”、“卢坤英被评为‘清洁标兵\’”,评选结果一公布,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5月,该区各乡镇村屯陆续开展了“环境卫生月月评”活动,每月月底对屯里各家各户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并对获奖农户进行公开表彰授旗。活动开展后,村民参与清洁卫生的热情空前高涨,村民的良好卫生习惯也在互比中建立起来。
为保证“清洁乡村”工作落到实处,该区成立联合督查组,每周对各乡镇督查一次,每次抽查30%的乡镇、30%的村、30%的屯,督查结果与每个月拨付给各乡镇的垃圾清运经费挂钩,每个月预拨50%,剩下的50%按考评结果实行以奖代补形式拨付。实行重奖重罚,对月考核连续3个月考评优秀的,奖励15万元,连续3次排在最后一名的进行问责。
新闻推荐
...
灵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