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灵川新闻 > 正文

第84篇 桂柳溃败流民千里(十九) 桂林火海苦难深

来源:柳州晚报 2015-11-17 10:07   https://www.yybnet.net/

撤职查办韦云淞

面对前线将领的互相推诿,其中既有桂系大将韦云淞,更有蒋介石的“身边人”丁治磐,面对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蒋介石只能先把账算到张发奎头上。张发奎转到贵州独山、都匀后,被解除了指挥权,由汤恩伯以黔桂湘总司令身份接替指挥。

汤恩伯是蒋介石的嫡系亲信,他对“张发奎杂牌”——第四战区的入黔境内部队,均予以缴械监视,连张发奎的卫兵排都不给带武器。

这样的追责结果自然难以向老百姓交差。当时,一方面城内大量官兵被俘,其中有第170师副师长巢威、第393团长陈村、副团长蒋道宽、副团长郭鉴淮、连长钟超禄、师参谋主任钟其富、军指挥所参谋陈绪祥等人。这些没有突围出来的,都是作战勇敢,打仗不逃的将士,可以说是桂系精锐,也多系广西本地人。很多将士的亲属很不满,纷纷上访告状。

另一方面,战前军队放火,殃及桂林城内,人民财产付之一炬,群众非常气愤。

对于人民和媒体的控诉,蒋介石等人置之不理。后来,前度访问桂林的美国副总统华莱士看到了媒体的批评报道,说:“如果民众不能避免战争的祸害,就是保住了所谓的政府,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些官僚也不过是废物一堆。”此言一出,蒋介石才将韦云淞撤职查办。但白崇禧只撤了他的职,并没有查办,让他暂时赋闲去了。

韦云淞悻悻不平:“吃苦不讨好,吃苦白担待,坏事就我的份,冤枉老实人!”

白崇禧只好劝他:“上面哪次不是这样,出了事免职,等风头过了再回来就是了。你度假去吧,风头很快就过去了。”韦云淞才心有不甘地离开了。之后,第31军军部、第131师、第135师、第170师在这次战争中丢失了不少武器,请求蒋介石中央补充,蒋介石也很少答应。

或许在白崇禧心中,自己损失惨重。可是真正受伤的,是那些无辜的百姓。

桂林被空袭损失大

如前文所述,桂林当时是西南大后方重要的文化中心,还是广西的工业城。抗战前,桂林几乎没有现代工业,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小民营企业。1938年,武汉、广州沦陷,各省许多工厂企业迁到桂林,同时又在桂林开办了许多工厂,一大批军工厂也迁来,桂林工业随之发展迅速,有力地支持了抗战。广西地方当局奉国民党政府之令大搞交通建设,修公路、铁路、机场,湘桂、黔桂铁路通车,还开通了几条航线,桂林成为东南各省与陪都重庆的交通枢纽,各省与重庆的人员、物资来往必经桂林。

桂林地位特殊,加之其还是抗战军事指挥中心之一,国民党在桂林设行营,负责指挥长江以南第三、四、九战区的作战,军民态度坚决,桂系两巨头发表抗战声明,引起日军更大仇恨。因此,日军对桂林展开了惨烈的大轰炸。

桂林市志记载,1937年10月至1944年8月,日机入侵桂林1218架次,投弹1710枚。1943年以后,日军轰炸却开始减少,这是为何?原来,广州、武汉沦陷之前,日军飞机是从台湾和海上起飞的,

飞到桂林的距离较远,要对桂林实施轰炸难度较大。

日军入侵桂林前,守军更是兴师动众,在1944年6月27日发出第一次疏散令。1944年7月31日,日军飞机第90战队袭击桂林机场,击毁机场飞机44架。9月8日,城防司令部发出第二次疏散令。9月11日,城防司令部发布强迫疏散令,限期在14日正午前疏散完毕。随后,防守司令部命令守城部队按照防区挨家挨户检查,规定强迫疏散期满私自留在市内的按汉奸论处,此时城内已没有一个居民。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搜查过程中,一部分守城官兵看到居民有一些没有拿走的东西,如旧衣服、鞋子、被子等,便任意搜集起来,甚至抢夺起来,并利用到市外集镇采买副食品的机会,拿到集市上摆地摊出卖。9月15日,市政府迁往临桂县两江圩,后再迁往罗城。

文化中心遭毁

而由于日军入侵,桂林的经济、文化、建设等遭毁坏殆尽。1944年秋,日军入侵湖南时,桂林图书馆奉命东迁昭平,因人力、财力、物力及时间限制,仅能将分馆所藏大部分和总馆部分图书及重要报刊,共71481册分装260箱搬走。

桂林沦陷期间,保护图书的员工与当局联系中断,经费来源断绝,只靠打柴做小买卖维持生计,保护藏书。1945年12月,图书馆奉命复返桂林,工作人员在书上印上劫后图书。据统计,1941年,桂林图书馆馆藏图书增至30万册,到了1945年12月,仅存7万多册,很多书毁于日军炮火之下。

1945年7月10日,日军撤尽,

桂林城内更是死气沉沉,满目疮痍。

桂林市志中有记载,抗战前桂林的房屋有52557间,经日机轰炸以及日军入城炸毁和撤退时纵火焚毁,99%以上被毁,只剩下487间。其中,城外部分:计剩余大小房332间。桂林市志中描述为:残壁断垣,野草丛生,真正成了一片废墟。此外,诸多历史古建筑被炸毁。

战前桂林工厂剧增至124家,员工6700余人。手工业发展到700多家,从业人员及工人4500余人。

日军进攻桂林时,一些工厂西迁,一些工厂在大火中付之一炬。1948年4月的统计,全市较有规模的公私营工厂仅剩22家,员工415人。

战前商户曾达到2593家。

1937年,新三友百货店以合股经营开业,主营广州进口的百货商品。

宝星、亨得利钟表店也声名鹊起。

1944年11月,桂林沦陷,工商业遭洗劫。市民建临时棚屋居住,市场十分萧条。

战前桂林聚集了大批文人和出版机构,出版业空前繁荣,桂林先后有报纸20余家,期刊240多种,书店、出版社220余家。沦陷后,新闻出版业被完全摧毁。

无恶不作的日寇

更让人发指的是,日军占领桂林后到处烧杀抢掠,残杀手无寸铁的平民。据统计,由于大批难民涌入,桂林战前市区人口激增,人口数量高达50多万。1944年11月10日至1945年7月27日,桂林沦陷期间,城区人口最多时不过两三千人。

桂林光复当天,市长苏新民巡视全城只见居民10多户。后来,桂林20多万难民回城,无家可归,露宿于废墟上,饥寒、贫病交加,一片惨状。人们仅仅走过东江花桥一处,每天都可见到草席、竹席裹着病饿死的尸体达二三十具,送往三里店坟场掩埋。

另据《灵川县志》记录:日军所到之处,无恶不作。如上黄塘村李老祖被日军装入钉满铁钉的鼓桶内,而后将鼓桶在地上来回滚动,李老祖被钉子扎得遍体鳞伤,惨叫不绝,死去活来。日军见他还有一口气,就用烧红的铁丝从肛门直捅咽喉,当时李老祖眼珠突出,惨叫一声,死在血泊中,在场的日军却哈哈大笑。据战后统计,灵川全县被杀害7029人,失踪1700人,饿、病死9710人。

与桂林同日沦陷的柳州,同样陷于一片火海中。(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灵川为中小企业融资5.5亿元

本报灵川8月10日电(记者/杨子健通讯员/秦培)今日,灵川县举办政银企项目融资贷款对接会,组织辖区13家银行金融机构与21家中小企业面对面洽谈,最终有4家银行与5家企业签订项目融资贷款协议,总金额5.5亿元...

灵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第84篇 桂柳溃败流民千里(十九) 桂林火海苦难深)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