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黄柏秀
他,近20年如一日,坚持深入群众听取反映,掌握群众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了群众的呼声多次提交议案、建议,数次来回奔波尽力促成事情解决。他,就是桂林市第四届人大代表,第九、十、十一、十三届县人大代表,灵川县三街镇龙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王新华。多年来,王新华时刻铭记人大代表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履行代表职责,密切联系群众,多次为民鼓与呼,带领全村群众与时俱进,共走富裕之路,共创和谐社会。
“就是短寿三年,也要把桥修好”
“收到村民自筹资金80万元后,我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常想,就是短寿三年,也要把桥修好。”王新华说。新年之际,笔者采访了王新华,听到一个基层书记的心声。
龙坪村委是三街镇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村,村民出行完全靠摆渡过河,一遇到洪涝季节,村民出行就成了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修建龙坪桥是村民们多年的愿望,也是王新华在就任人大代表时郑重写下的承诺。为了修桥,在上级未拨款之前,村民在2010年4月自筹资金80多万元,用于前期的设计、勘探和评审。
王新华在担任市、县人大代表期间,多次提出龙坪竹子坪桥的立项与开工建议,得到了市、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被采纳。多年来,王新华共跑了18个行政单位和9个技术单位,完成了建桥前的设计、测量、勘探、评估、可研、防洪等相关工作,为桥的成功立项,得以修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4年11月16日,总造价770万元,桥长221米、宽7.5米的龙坪村委竹子坪桥开工建设,现施工进展顺利,预计春节前能建成通车。
“要想富,修路学技术是条路”
“要想富,修路学技术是条路。”这是王新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任人大代表期间,他想方设法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组织带领群众学技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012年,王新华组织带领群众配合上级交通部门对三街老桥至竹子坪渡口1.3公里公路进行改建;并争取上级资金3.2万元、水泥15吨硬化了龙奖村巷道。2013年,争取上级资金3万元对村委办公楼进行了维修;争取项目资金12万元、水泥10吨硬化龙奖村进村道路700余米;争取上级冬修水利资金1.5万元、水泥10吨维修倒风潭水渠三面光2000多米;争取水泥20吨对竹子坪村、王家两村水渠、堰坝、道路进行维修。2014年,争取上级资金3万元修建了竹子坪村河边道路。
多年来,王新华多次请县农业局的技术员、种植专家到田间地头上农业技术课,参加培训学习人员200多人次。
“种好红薯也能发家致富”
龙坪村人口1100多人,水田1300亩,资源条件差,以往都以种植水稻为主,农民增收困难。如何才能让群众摆脱贫穷落后的生产模式,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呢?
王新华带领村干部到处咨询,多方了解信息,终于找到了致富的突破口——— 发展红薯干加工。龙坪村委坐落于漓江边上,有肥沃的河泥和河沙土质,特别适合种植红薯。
王新华多次组织村民开会动员,并带领村“两委”成员先在各自的地里种植红薯。没想到当年加工的红薯干一到市场就被抢购一空,甚至不断有外地老板来寻购。村民增强了信心,第二年便纷纷在自家地里、田里都种上了红薯。经过几年的发展,龙坪村委的红薯种植面积从几十亩发展到了500多亩,平均每亩红薯可为农民增收5000余元。
王新华还带领大家成立了龙达种植专业合作社,专门负责红薯干加工的技术指导及收购调运等,让种植红薯的村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今年,王新华准备带领大家再扩种红薯300亩。望着一天天建起来的龙坪桥,他信心满满地说:“等桥修好了,财路就通了,会更方便招商引资。”
新闻推荐
去年桂林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3.7%工业节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均实现较大突破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通讯员胡坤)去年,桂林市工业和信息化战线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为契机,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型工业化发展,工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均...
灵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