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古建筑群
▲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
▲村民在古商道石桥小憩
▲青石板巷道
□通讯员汤林平 唐美姣 文/摄
2006年5月,灵川县灵田镇长岗岭村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月,总投资560多万元的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2012年12月,长岗岭古民居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2013年,长岗岭村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并被确定为全国51个国保生态村之一。
日前,笔者再次探访了位于灵川县灵田镇境内这一独具魅力的古村落。
进入长岗岭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莫氏宗祠。村子左边分布着莫氏宗祠、卫守府、别驾第、莫府大院等建筑,沿路进村往右边,则是五福堂改成的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
从村中一高处俯瞰,1.8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青砖灰瓦,规模庞大,依山势呈牛轭形分布的古民居群尽收眼底。据村长介绍,长岗岭村现有人家110户,属上长岗岭村委,村内保留着明、清期间的汉族民居60多座。
如今该村还较好地保留了莫家老大院十三进古建筑、莫家新大院十二进古建筑、陈家大院十二进古建筑,这些建筑多为明朝晚期和清朝所建。整个建筑群规划有序、高大宽敞、工艺精湛,有抬梁式结构、穿斗式结构,有斗拱建筑、藻井建筑等形制。建筑形式有歇山顶、硬山顶,飞檐翘角,形态多样。较典型的建筑有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卫守府”官厅、清道光年间的“莫氏宗祠”、“五福堂”公厅。古民居内窗槅、门扇、各类家具等,雕龙画凤,十分精致。村内的天井一律用青石板砌就,而巷道则用青石板或鹅卵石铺设,地下排水系统与各民居天井连成一体,颇具特色。
其中,莫家大院分十三进老大院和十二进新大院两个建筑群,是自莫氏七世祖莫绍德之后至清末,共400多年间由莫氏十几代人陆续兴建。陈家大院共十二进,其中以“卫守府”“别驾第”“大夫第”为代表,主要为陈氏第十四世祖陈仕显至第十八世祖陈明言五代人先后兴建。“五福堂”公厅为莫、陈、刘、唐、萧五姓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共商兴建的,作为五姓共祭先祖、共商村中大事的公用场所。现“五福堂”公厅已建成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陈列着反映当地民众400余年来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600余件文物和200余张图片。通过所展示的文物,可粗略了解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一个村有保存如此完整的古民居群,与其历史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据了解,该村始建于宋代,原名瑶山岭,明代改称长岗岭村。在明、清时期曾出现了多位大富豪,带动全村富甲一方,长岗岭曾有“小南京”的美誉。正是如此,宏伟、壮观的古民居群才得以流传至今。
据有关资料记载:长岗岭莫陈两姓曾各称盛一时。莫氏七世祖莫绍德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从灵田大村迁居长岗岭经商,清乾隆(1736—1795年)末年莫氏子侄广植桐、茶,经营桐油、茶油,财源大发,道光年间(1821—1850年)家产已超过陈氏成为灵川的巨富,后续子侄又善经商理财,置田产,财源愈发广进,多人成为拥有良田上千亩的大地主。陈氏十四世祖陈仕显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下梧州、广州经营食盐,财源大发;其子陈焕猷继续经营食盐,成为灵川巨富,曾捐巨资修建灵川县城城墙和文庙。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灵川知县王雨溥为其立匾“乐善不倦”,原匾至今还挂在长岗岭卫守府第三进大堂中。鼎盛时期,长岗岭村的规模比小县城都要大。长岗岭人在熊村、大圩及桂林的八角塘等地也拥有不少的店铺。田产东边到了灌阳,西边到了灵川的双潭圩,北边到了兴安的严关,南边到了大圩,方圆百里达两万多亩良田。
而长岗岭村的富甲一方和拥有的“小南京”美誉,又不得不提到湘桂古商道的兴衰及其与长岗岭村的渊源。
据考证,湘桂古商道形成于唐宋时期。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北商品交换、人员流动已成常态;岭南地区经秦始皇南征一统后,经过千年的发展,经济得到很大的提升;而晚唐至宋朝时期,北方因战事时起,社会不时动荡,中原贵族大量南迁,客观上加速了南方经济和文化的进步。自宋代以来,湘桂的商业流通已非常发达,兴安灵渠商旅繁忙,湘米南运、粤盐北输等经济高度发展,而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咽喉——— 灵渠,此时已无法满足南来北往的物流和人流的需求,湘桂陆路商道便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这就是从湖南南部经全州、灌阳,再经兴安的崔家、高尚过灵川的长岗岭、熊村,即可进入桂林或大圩码头的最短陆路商道。当时从湖南方向运来的物资,走水路要一个月,而通过马帮运输走这条陆路,仅需一周左右。这条古商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鼎盛期达500多年,被后人誉为“南方丝绸之路”。
到了明代,灵渠北面的界首古镇已成为“千家之市”,南边的大圩古镇也成为广西的四大圩镇之一。而长岗岭正位于界首和大圩的湘桂商道中间,当地人从宋代起就利用这一独特地理优势经商,后经多代人努力,最终造就了今日的长岗岭村。
如何保护与传承好长岗岭古民居建筑群这一历史瑰宝,是摆在当地党委政府、文物管理部门和当地居民的一个课题。
据悉,近年来,灵川县对长岗岭村的重要文物古迹、乡土建筑、传统民居进行全面保护、修缮,同时科学发掘和合理利用该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村子的风貌、格局得到维护和适当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优化。
新闻推荐
灵川地税局构建“五个一”纳税评估体系全年实现税款入库5200多万元
2015年,灵川县地税局努力构建“一个专职纳税评估领导小组、一支专业评估团队、一套重点税源评估办法、一种良性互动机制、一组绩效管理指标”“五个一”纳税评估体系。全...
灵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