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涵(右)正在利用听读机学习功课。
涵涵父亲写下的感谢信草稿。
今年7月份,8岁女孩涵涵(化名)被诊断出患有脑部生殖细胞瘤,在医院多次进行治疗,也收到过医院发出的“死亡通知”。为了救治涵涵,一家人几乎耗尽了全部积蓄,负债累累。
就在一家人一筹莫展之际,来自涵涵原学校和周边一些学校的师生伸出援手,自发捐了2万余元善款给涵涵治病。
如今,涵涵病情稍稍稳定,涵涵的家人把整理出的善款清单和一封感谢信拿到了记者面前,希望借媒体感谢这些好心人。
1无情病魔缠上8岁女孩
涵涵是临桂区会仙镇睦洞村人,今年上小学3年级。其父秦先生平时靠在给人打零工和种菜养活一家人。
今年7月份时,涵涵突然一直说头疼,秦先生以为她是感冒了,便到家附近的卫生院开了一些感冒药和头痛药,可是孩子吃了药后情况一直没见好转,还经常说眼睛看不清、手脚麻木。
之后,秦先生和妻子便带涵涵到桂林市的大医院检查。借助核磁共振仪器,医生确诊涵涵大脑深处出现了生殖细胞瘤,必须立即进行治疗。但医生还说,这类细胞瘤很容易复发,而且治疗过程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为了帮涵涵筹医疗费,秦先生求遍了所有亲戚朋友。涵涵的母亲也辞掉了以前的工作,照顾孩子。找人借债的同时,秦先生白天给人运货,晚上帮人打零工赚钱。
起早贪黑,只为给孩子“一线希望”。
秦先生说,接到医生的诊断后,他立即和妻子、涵涵商量,大家最终达成共识:“只要有一丝希望,就算倾家荡产都要救孩子”。
2学校师生捐款献爱心
然而,在病魔面前,秦先生一家人的努力仍是杯水车薪。
在医院接受手术、化疗等一系列治疗后,短短33天,涵涵一家人就花掉了10多万元。虽然,孩子的医保负担了一大部分医疗费用,但面对后续治疗和孩子术后恢复等系列开支,秦先生一家却显得力不从心。
为此,一家人把孩子接回家里,接受中医保守治疗,可因为脑部肿瘤依然没有完全清除,涵涵回家后不久,眼睛就出现了失明症状。
此时,秦先生已债台高筑,找不到人借钱了。他曾经想卖掉会仙老家的房子,可位于边远乡村的房子根本没人买。看着涵涵的病情一天天恶化,秦先生心里无比痛苦。
就在秦先生一家陷入困境时,一只充满社会关爱的“援手”伸向了这个困境家庭。
原来,涵涵母校睦洞小学的秦校长,在得知涵涵的病情后,立即号召学校师生为涵涵捐款,献出一片爱心。
同时,秦校长还和会仙镇其他一些学校的校长进行了沟通,将涵涵的情况告诉了他们,于是,又有更多学校师生加入到了帮助涵涵的行列。
3一笔笔善款点燃希望之光
“从今年10月份开始,最先是秦校长带着睦洞小学全校师生的捐款来看望涵涵。之后,又有来自会仙中心校的善款汇进我的账户,共计2万余元。”说起涵涵受到社会帮助的时候,秦先生感激地流着眼泪说,“这些善款我都记在本子上,有的是来自一些学校或是周边村子的,捐款人连名字都没留,是他们给了孩子继续生存希望,真的感谢他们。”
收到捐款后,涵涵继续在家进行保守治疗,身体状况也逐渐稳定,这也点燃了一家人治好涵涵的希望。
记者了解到,现在涵涵的眼睛依旧看不见。医生说,这是其脑内肿瘤没有完全清除的表现,需要进行进一步手术。为此,涵涵的父亲也一直在打工筹钱,希望让涵涵可以接受更好的治疗。
在筹集后续治疗费的同时,秦先生也不忘感谢那些好心人。12月1日,他拿着一份感谢信的草稿,给记者专心念着:“好心人的帮助,我们一家人终身不忘,你们的爱心,我都和涵涵说了,她也很懂事,希望有机会重回学校,亲自感谢这些好心人……”
记者陆鑫文/摄
新闻推荐
华能桂林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为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提供清洁新能源
位于临桂区的华能桂林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在操作间里,李振华(站立者)和同事们一起在电脑前操作。李振华在车间内操控阀门。尽可能使用无污染的新能源来替代传统有污染的产能方式,是整个社会在追求...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