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的白崇高老人时常过来查看儿孙们制作的板鸭。
白先立和儿子在家里晾晒板鸭。
白先立将定型好的板鸭修整好,准备挂起晾晒。
李美艳在家里核对网上购买板鸭客户的订单。
客户来买板鸭一次就买十几只。
记者李凯文/摄
每年入冬后,临桂会仙镇旧村的村民们都会忙前忙后围着鸭子转,按照祖辈传下来的工艺开始制作板鸭。这时走进旧村,路边晾晒好的一排排板鸭,格外引人注目。伴随着电商的发展,近几年,村里的年轻人乘势搭上互联网快车,把板鸭卖到了广东、上海、福建、内蒙等地,旧村板鸭因此“飞”出新天地。
今年90岁的白崇高老人,是旧村做板鸭的“老杆子”。日前,记者来到了老人家,在一栋三层楼房里,几位客人正在挑选板鸭,准备拿来送亲朋好友。在楼上,老人家的儿子和孙子正在把清洗宰杀好的板鸭在木板上进行定型、晾晒。一排排整齐的板鸭晾晒在雨棚下,场面十分壮观。
白崇高老人说,旧村板鸭的制作历史已有两三百年,过去板鸭被当成一道上等菜,是逢年过节款待贵客的一道佳肴。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板鸭已成为人人爱吃,而且大家都吃得起的家常菜。白老介绍,旧村板鸭选料非常讲究,选用的都是成年老鸭,每年入冬气温降低后,他们将鸭子宰杀干净,取出内脏,去脚去翅,用食盐腌制一夜后,再放上木板定型,最后挂起晾晒而成。“晾晒板鸭要放在宽敞、通风的地方,越冷北风越大,做出的板鸭越好。”
“我是从爷爷、父亲那里学会制作板鸭的,现在又把这手艺教给了儿子和孙子。”做了一辈子板鸭的白崇高老人年事已高,虽然不能亲手制作板鸭,但他的手艺却在儿孙手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白崇高的儿子白先立子承父业,不仅学会了传统的板鸭制作方法,还在家里建成了现代化的烘房,以减少天气对制作板鸭的影响。他还按照板鸭的工艺试着进行创新,将牛肉、鸡、兔子等做成如板鸭一样的美味。现在,白老的孙子也跟着父亲一起参与制作板鸭和销售,他和妻子还将板鸭放上了互联网去卖。
“昨天有个杭州的客人在微信上买了20只板鸭。”白老的孙媳妇“90后”的李美艳说,这两年,她网上的客户从200多人增加到了500多人,每年仅在网上销售就有上千只板鸭,“板鸭算是真正飞出了‘山窝窝\’”。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蓉)记者从桂林机场获悉,2018年1月1日起,桂林民航大厦至机场班线(桂林机场空港巴士)开始经停临桂。桂林机场空港巴士在临桂新区,经停(上、下车)地址位于榕山路口维也纳酒店(机场路与榕山路交...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