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临桂新闻 > 正文

南溪山冷然阁与泠然阁的辨析

来源:桂林晚报 2018-08-06 12:42   https://www.yybnet.net/

清·谢启昆登刘仙岩泠然阁和元人诗石刻。

清·陆祚蕃登刘仙岩冷然阁诗石刻拓片。

■秦冬发文/摄

迄今为止,我见到的最早刻有“冷然阁”三字的桂林摩崖石刻,是镌刻于清康熙年间的陆祚蕃《登刘仙岩冷然阁》诗石刻,这也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件刻有“冷然阁”三字的桂林摩崖石刻。可是不知为什么,我记忆中却一直以为石刻上刻的是“泠然阁”,而非“冷然阁”。

冷然阁、泠然阁之不同

其来有自

三年前,我撰写了三万余字的长文《谜一样的仙翁刘仲远》,其间曾订正《梦厂杂录》(清人俞蛟撰)中《刘仙岩》一文,且特意注明说:“我对其稍加修改(主要是将‘冷然阁\’改为‘泠然阁\’),稍改句读后,如下———”,如下的部分相关内容是:

浙江年山阴(今绍兴)人俞蛟在《刘仙岩》一文中记录了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立秋后五日,俞蛟应友人冯石庵之邀,饮于刘仙岩之泠然阁一事。文中对泠然阁名的解释尤其精彩,让人读来心旌摇曳,无限神往那份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兹录文于后。

岩中高旷如厦屋,其右有小岩,即刘仙当日坐卧处也。山故多虎,而岩无门垣,仅蔽风雨,虎狼之患,终不及者,殆学道极于玄解者乎?阁在岩之左,拾级而上,凭窗一眺,桂林四境,历历在目。询石庵以泠然名阁之意,曰:“斯阁高出云表,登眺果宜,而尤宜观雨。雨将至,暝云四合,泠风飒然为之先驱。飏丝满空,斜飞乱舞,谷响林偃,有溟濛混沌之态。至静夜,枕畔竹树交戛,与檐滴相应和,仿佛琴筑之音。此泠然之所以名也。”山多垂崖,凡前人题咏,皆泐诸石。每岁郡人于九日作登高之会,肴浓酒馥,钲鼓铙吹。

我为什么要强调主要是将“冷然阁”改为“泠然阁”,文中“冷”字均改为“泠”字呢?其中的确切理由已不得而知。这让我很苦恼,早知如此,当年就应该注明更改理由。

2018年7月30日中午,我专程前往南溪山刘仙岩核查。陆祚蕃《登刘仙岩冷然阁》诗摹刻于南溪山南面半山,字体行书,今存。石刻字径不小,刻痕也深,除署款字迹有些模糊不清外,其余字迹还可以看清楚,诗题中明明白白镌刻的就是“冷然阁”,生怕犯错,我反复查看,还以手指摩挲石面,逐笔书空,的的确确就是“冷然阁”呀!石刻全文为:“登刘仙岩冷然阁,初晴天气好,高处但濒风。树锁攒峰翠,墙分落照红。乍看疑直上,侧入见虚中。桂岭饶山水,仙灵更不同。浙西陆祚蕃题。”陆祚蕃,浙江平湖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进士,二十六年(1687年)为广西提学使,著有《粤西偶记》。

不过,您如果足够仔细、用心,就会发现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撰的《桂林石刻》三卷本内部资料、中华书局出版的《桂林石刻总集辑校》以及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广西石刻人名录》中收录的该石刻诗名均为《登刘仙岩泠然阁》。再查獃子编校的《桂志英华》(该书之编校以《临桂县志》嘉庆本为主)一书之“刘仙岩”一节收录有陈恂《重游刘仙岩,壁间见友人沈惠山、汪抱璞诗,并和其韵》诗,首联即为:“泠然阁上可消愁,万里空明天尽头。”陈恂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六十一年(1722年)数游叠彩山。但该书“古迹三”一节却又收录有“冷然阁”条目,且注明:“《金通志》在刘仙岩上。”可见冷然阁、泠然阁之不同其来有自。不过,当代出版的书籍刊载的这种文字证据,其证明力相对于古籍文献之初定本、影印本,特别是相对于摩崖石刻而言,那简直是弱爆了。很抱歉,在有实物可证时,我总是不自觉地怀疑文献的记载。

冷然与泠然的解析

泠然阁之称又起自何时呢?在桂林摩崖石刻上,我找到了两则例证。

其一是谢启昆登刘仙岩泠然阁和元人诗石刻。该石刻镌刻于南溪山刘仙岩,字体隶书,今存。石刻序言云:“嘉庆五年九月九日,同汪文轩、韩湘帆、李松圃、朱芷圃登刘仙岩泠然阁,和元人韵四首。南康谢启昆。”(注:序言中“和”字在石刻上写作“龢”。)

其二是李秉绶摹刻刘仙像并赞附张鹏展吴尊莱跋石刻。该石刻亦镌刻于南溪山刘仙岩,时间是嘉庆十二年(1807年)四月,今存。吴尊莱跋语是一首五言诗,字体行书,其中有句:“御风人已邈,虚阁自泠然。”紧接该诗句之后有小字注释云“岩旧有泠然阁”。

由上观之,泠然阁之称,或起自康熙末年(陈恂诗可证)至嘉庆间,已为社会广泛接受(嘉庆年间桂林摩崖石刻可证)。从康熙年间陆祚蕃的“冷然阁”、陈恂的“泠然阁”到嘉庆年间谢启昆、吴尊莱的“泠然阁”,这其中还有一个例证,即上文例举的俞蛟《梦厂杂录》,该书收录的《刘仙岩》一文记录了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俞蛟与友人饮于冷(泠)然阁一事。其中冯石庵对“冷(泠)然”二字的解释尤其值得玩味:“询石庵以冷(泠)然名阁之意,曰:‘斯阁高出云表,登眺果宜,而尤宜观雨。雨将至,暝云四合,冷(泠)风飒然为之先驱。飏丝满空,斜飞乱舞,谷响林偃,有溟濛混沌之态。至静夜,枕畔竹树交戛,与檐滴相应和,仿佛琴筑之音。此冷(泠)然之所以名也。’”

之所以名的到底是冷然,还是泠然?查《辞源》《辞海》以及百度可知,冷,本意是指天寒促水结冰;泠,拟声词,本意是指水石之音,亦可指声律音调。也有清凉之意。泠风,是指小风,和风。泠字作形容词,解释为清凉的,冷清的,这一义项只见于古文,比如泠风、泠冽、泠然。在古文语境下,泠与冷通用。从字的本意来讲,冷与感觉有关,与听觉无关,而泠则恰恰相反。从冯石庵所谓的“仿佛琴筑之音”来看,之所以名的显然应该是“泠然”。

当然,就谢启昆的登刘仙岩泠然阁和元人诗来看,他将“和”字写作“龢”,龢,调也,读作“和”,指编管吹奏乐器。在古文义项下,和、龢二者是通用的。因此,虽然谢启昆在上文写作“泠然阁”,但我们似乎亦可将其视为“冷然阁”。只是吴尊莱则确确实实写的就是“泠然阁”了。

综上观之,陆祚蕃石刻写作“冷然阁”,谢启昆和吴尊莱石刻皆写作“泠然阁”,而俞蛟《梦厂杂录》虽然写作“冷然阁”,但我倒愿意相信他的本意是写作“泠然阁”的。冯石庵的解释极富诗意,太有情趣,与泠之本意高度吻合。

一言以蔽之,冷然阁,亦作泠然阁。

望重建泠然阁等充实南溪山景观

末了,还要加上一笔,我为什么要如此着力去辨析冷然阁与泠然阁的源流呢?

原来清代的冷然阁是在明代的凌风台的台基上构筑的。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前后,南溪山刘仙岩有过一次大的营建,负责人是张质卿太仆,属兵部官员。张质卿,即张文熙,字念华,桂林人。明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以应天府丞、太仆卿致仕。在营建工程快要竣工之际,张质卿邀请吴江人俞安期为他撰文纪念。其时俞安期正热衷于和居住在漓山(今象鼻山)脚下的桂林人张鸣凤结伴而行,遍游桂林山水,宴饷酬唱,写了大量有关桂林山水的诗文。接到邀请后,俞安期实地查看了张质卿营建中的刘仙岩,并赋诗十首,题为《刘仙岩十咏为张质卿赋并序》,这十首诗逐一歌咏了张质卿在南溪山刘仙岩打造出的十大可供游观的景点:升真洞、通明阁、栩栩室、穿云岩、仙迹岩、弈石、凌风台、山鼎阁、悬居、中天楼。

我在《谜一样的仙翁刘仲远》(后来为了显示学术味道,更名为《刘景研究的五个谜团》)一文末尾写道:“今天,我们如何利用既深厚又丰富的桂林历史文化为国际旅游胜地服务呢?2002年9月,位于桂林城东面普陀山下的栖霞寺得到了重建,北面虞山下的虞帝庙迄今香火旺盛,西面西山脚下据闻不久也将再现唐代西庆林寺的盛况(注:新一轮的西庆林寺遗址考古发掘于2018年6月正式开始)。南面呢?这里曾是桂林的道教圣地,是桂林人修道祈福、登高览胜的重要场所,是不是也可以有所动作呢?即便不可能重建所有亭台楼阁与道观,但是重建泠然阁,听雨最惬意;重建中天楼,俯瞰南出诸峰。能否恢复一部分建筑?何况不少基址至今还有迹可循呢!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以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充实南溪山公园景观。仙翁刘仲远的传奇故事一天两夜也说不完。”

新闻推荐

信访服务“一站式” 倾听民意“加速度”桂林信访工作创全区“样板”

七星区群众信访服务中心外的信访文化长廊(十分引人眼球(在市群众信访服务中心,网上信访查询机给群众带来更多便利。□本报...

临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桂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赛场同期声2018-07-31 00:00
评论:(南溪山冷然阁与泠然阁的辨析)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