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都说“毒品猛如虎”,但如今仍有不少人在“以身试毒”。更让人揪心的是,近年来柳州市抓获的一些涉毒人员中,竟然有不少的在校生,年纪最小的也就十来岁。在他们看来,吸食传统毒品才会上瘾,而合成毒品吃吃没事,殊不知,合成毒品的毒害其实更为猛烈。在“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就“合成毒品的危害”这个话题,希望能警醒那些“以身试毒”的人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记者肖军
吸毒:到底有多可怕?
近年来,柳州市频频上演了因吸毒引发幻觉所致的糗事、乌龙事——4月13日晚上,彭女士焦急地报警求助,称原本一向疼爱她的丈夫陈某竟然要杀了她肚里8个多月的孩子。民警闻讯前往,控制住陈某后将其带回所里查验,发现原是其吸毒引发幻觉所致。
4月21日下午,男子梁某为了“捉蛇”,竟然连自家的天花板都掀了下来,把家中80岁老母都吓懵了。民警来后果断将梁某带走,经过查验,梁某荒唐举动是因其吸毒致幻引起。
4月30日凌晨4时许,一名全身上下只裹着一条浴巾的女子跑到黄村派出所说“找手机”,结果在派出所里闹了一整晚。经过调查,事情原是女子吸毒引发幻觉所致。
再看看造成严重后果的——2014年6月27日下午,男子宋某驾驶一辆中型普通客车,在不同地段先后连撞六车,最终在冲进一民宅后才停了下来。宋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后,经过尿检,发现他近期有吸食冰毒类物质的行为。最终,宋某经一、二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获刑4年。
2012年4月的一天,时年23岁的陈某与一帮朋友外出玩耍,出门前他在家里吸食了冰毒。后来在宾馆休息时,陈某的意识模糊,似乎看到一名姓钟的朋友与另外一群朋友起争执,于是他仗义帮助那些“虚无缥缈”的朋友,拿刀捅向钟先生,由此犯下了命案。
识毒:合成毒品的毒害更为猛烈
什么是合成毒品?合成毒品指的是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者抑郁,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K粉、冰毒、摇头丸、神仙水等,都属于合成毒品范畴。
据市禁毒办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柳州市吸食K粉和冰毒的人员占了总吸毒人员的70%以上,虽然说合成毒品的成瘾比传统毒品的成瘾来得慢一些,但成瘾之后,其毒害将不亚于传统毒品。
目前,从警方掌握的数据来看,吸食合成毒品人群的年龄,从13岁到60岁不等,其中35岁以下的人群占到70%。而这70%的人群中,青少年又是其中的“重症人群”。
拒毒:打击与防范双管齐下
近年来,柳州市,不断创新禁毒工作体制机制,探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禁毒工作模式。据统计,今年以来柳州市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399起,其中千克以上案件9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482人,打掉团伙9个,有力地打击了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地遏制了合成毒品的发展和蔓延。
&5月23日凌晨3时许,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在区公安厅禁毒总队的指挥协调和桂林市警方的全力配合下,在南柳高速公路苏桥收费站成功拦截桂BJX8××号面包车,抓获犯罪嫌疑人韦某某,缴获毒品氯胺酮80公斤。至此,通过近一年的艰苦侦查,市公安局成功捣毁以江某和韦某某为首的两个制贩毒团伙,破获两起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共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8名,捣毁制毒窝点1个,缴获氯胺酮160公斤。
然而,远离毒品仅靠公安机关的打击是不够的,更多的是要靠自身的防范与抵御。
首先要有牢固的心理防线、行为防线、思想道德防线,不要轻信“毒品吸一两次不会上瘾”的说法,不要听信“吸毒是有钱人的标志”的荒唐观念。
其次,不轻易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吃陌生人的食物,不抽陌生人的香烟。不去毒品犯罪较为猖獗的场合,如果实在要去参加一些朋友聚会什么的,尽管少喝里面提供的饮料,离开座位时最好有熟悉和信得过的人看守饮料、食物等。
新闻推荐
本科第一批将征集志愿,专项计划批第二次征集志愿同步进行 填报志愿明天9时截止
○○记者赖柱武通讯员李应青晚报讯7月15日18时至7月16日9时,我区普通高校招生本科第一批(以下简称一本)将征集志愿,专项计划批第二次征集志愿也将同步进行。届时各批次汇总的计划缺额信息将在广西招...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