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傍晚,柳州市桂中大道延长线正进行收尾施工。已竣工的桂中大道延长线北段。柳州市桂中大道延长线不少工人昨日还在加班施工。柳州市桂中大道延长线新划设的斑马线。陶瓷颗粒自行车道已经遍布全市主要干道。东环路路边改造施工完毕,道路平整宽阔面目一新。
今报记者廖艳明/文 卿要林/图
不知不觉,我们走完了2015年,迎来了2016年。柳州不少城建项目,也在2015年末完成,向新的一年献礼。这些项目包括桥梁、道路、排水等,项目完工也将让市民生活出行更加便利。
桂中大道延长线
纵向沟通河东片区
柳州市桂中大道延长线,是河东片区的一条重要纵向道路,却因为征地拆迁被耽搁多年。昨日,记者探访发现,挡在路中间的钉子户已经拆除,工人们正在进行道路的收尾工作。今日,该路就可以开通。
桂中大道延长线为南北走向,南接河东路与桂中大道交叉路口,向北延伸至鹧鸪江大桥南岸。整条道路总长2.4公里。
昨日下午6时许,记者来到河东路与桂中大道交叉路口看见,新建的道路上,沥青已经铺好,工人们正在清扫道路,并画上新的道路标识线。施工人员称,加班做好最后的收尾工作,道路元旦就可以开通。
整条道路,红线宽60米,设计为双向六车道。路旁开有一个小口,不少行人、电动车手,提前来到新修好的道路上“尝鲜”。
该道路施工,最大的困难就是征地拆迁。道路中段已经建成一年多,南段却因为征地问题迟迟无法动工。直到上月21日,路中间阻路的5户钉子才逐步拆除,28日拆完。
为了保障道路通行,施工人员在刚拆迁完的废墟旁边,开了一条临时道路。该道路宽度较窄,只能暂时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合使用。大家经过此处,一定要注意小心慢行。
在道路西侧的小山坡上,还有3户没有拆迁。这虽然对主干道影响不大,但导致慢行车道和人行道无法建设。
元旦之后,施工人员将对路中间刚拆除房屋部分进行施工,将道路扩宽拉直,预计春节前可以完成。
在柳州市河东路北片区的相关规划中,桂中大道及其延长线是该片区的纵向发展轴。桂中大道延长线全部完工,与原有的桂中大道相连,整条道路长6.6公里。从桂中大道最南段的工业博物馆,可驱车直达鹧鸪江大桥一带。
按照计划,桂中大道延长线最北端,将在东西两边各修一条路,分别连通环江滨水大道和双拥大道。目前,这两条路还没有打通,桂中大道延长线北端暂时只能通往碧桂园一带,及周边的下茅洲村。
红光桥南
匝道扩宽 直通河堤
昨日下午,新改建的红光桥南匝道通车。原本只允许非机动车行驶的匝道,如今机动车也可以通行。车辆通过匝道上下西堤路,可以大大缓解红光桥南、飞鹅立交桥上排长队的现象,提高周边道路通行效率。
昨日下午5时许,记者来到现场看见,不少汽车、电动车通过匝道上下桥。部分机动车司机因不熟路,在路口徘徊,不敢前行。
改造后,匝道单侧的道路由原来的两个“U”型弯道,改成一个“U”型。匝道路段都是上下坡,下坡一侧,还设置了两个减速带,保障安全。
匝道大部分路段为上跨桥梁,承载能力有限。匝道进出口设置有限高梁,限速20公里/小时,限高3.5米,限重30吨,货运车辆禁止通行。
现场施工负责人称,上月28日匝道道路上的标识线、护栏等施工基本完成,29日进行了桥梁荷载试验,30日进行了初步验收。
因两个匝道所处位置周边的情况不同,匝道长度也略有差别。西北匝道侧全长约235米,供下桥使用;东南侧长约214米,供上桥使用。原来的匝道仅仅三四米宽,改造后道路扩宽至8.5米至9.25米。为了安全,匝道两旁设置了护栏。
匝道施工时,新增了一段临时上下桥的人行楼梯。如今,临时楼梯拆除,恢复使用原来的楼梯。楼梯旁边,绿化工程还未完成,周边有不少黄泥,大家路过要小心。
匝道开通,由红光大桥由北往南行驶的车辆通过匝道下桥后,可通往西堤路、上游路一带,也可以走飞鹅立交桥新开通的下穿通道,往红光路、汽车南站东出口一带。
此外,顺接匝道的西堤路也在进行扩宽改造。靠近红光大桥附近长约100米的路段,由原来近十米的两车道,扩宽至20多米四车道。道路延伸往铁桥方向的其他改造工作,还在推进中。
东环大道
沥青换新 道路更清爽
2015年10月12日起,柳州市东环大道文昌路口至塔山小区进行路面改造,进行分段半封闭改造施工。昨日,记者从柳州市路桥管理处获悉,27日道路沥青铺完,剩下道路标识线等附属设施。如今,所有改造工程全部完成,道路恢复通行。
东环大道原来为水泥路面,2009年进行了一次改造,加铺沥青层,由“白”变“黑”。在水泥路上直接铺沥青,加上雨水侵蚀、重车碾压,如今又出现了反射裂缝、车辙、面层剥落等病害。
2015年10月再次进行改造。此次改造工程,从文昌路口至塔山小区,长约5.5公里。改造中,施工人员将原来的水泥路面破碎,作为底料,再重新加铺进口改性沥青。这种改造方式,可以造杜绝频繁的短期维修、养护,减少持续投入,彻底解决道路病害问题,并保证其使用寿命。
柳州市中心规划形成“一环五射三通道”结构的一级主干路路网布局。“一环”即内环路,由胜利路、西环路、鹅山路、飞鹅路、屏山大道、东环大道、河东路和河东大桥围合而成。东环大道是内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连鹧鸪江大桥,西北通河东大桥,南往燎原路、柳石路,是柳州一条重要的纵向道路。该道路改造完成,将保障内环道路畅通。
道路改造中,东环大道路旁的14个公交站台也进行了改造,全部由直线站台改成凹状的港湾站台。改造后,公交车进站时,就不影响原路其他直行车辆,从而减少公交车进出站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站台改造,预计能在春节前完成。
屏山大道、箭盘路
改造完成 道路恢复畅通
柳州市屏山大道乘龙天桥段,下大雨时经常积水,严重影响到周边交通出行,也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2015年8月,柳州市路桥建设管理处,开始对该路段的积水问题进行改造。2016元旦前,施工改造完成。
路桥建设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屏山大道乘龙天桥附近的排水设施,位于老城区现状下,上下游排水渠都是早年修建,设施比较老旧。东风柳汽至箭盘山公园的排水管网断面偏小,特别是下游排水渠穿过箭盘山公园时,局部段被建筑占压,很难彻底疏通。暴雨时,雨水不能及时排放,造成屏山大道乘龙天桥段路段积水。
此次改造,主要埋设新的排水管。管道布置在屏山大道北侧非机动车道下,自西向东埋设。在屏山大道与箭盘路交叉路口,往北沿着箭盘路西侧铺设,最后排入猪头塘干渠。
在箭盘路与屏山大道相交路口,排水管最深埋了6米多深,其他地方也有四五米深。开挖深,施工难度大,对交通影响大。综合考虑,部分路段采用了减少开挖的顶管施工。本次改造,新埋排水管近800米,其中顶管施工315米,最大管径达1.65米。
改造完成,可有效缓解屏山大道乘龙天桥段积水的问题,保证该处道路通行。
施工期间,屏山大道、箭盘路部分路段实施半封闭,只允许车辆由北往南单向通行。改造完成后,道路恢复双向行驶。
桂柳路等8条河东片区道路
三期竣工 “红马路”达上百公里
在红色的慢行道路上,骑着绿色自行车畅游,如今已成为柳州市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昨日,记者从柳州市路桥管理处获悉,2015年10月开始施工的三期慢行道路已经完成。如今,柳州的红色慢行道路长达100公里。
2015年中旬,柳州开始用彩色陶瓷颗粒,在柳石路铺设首条慢行道路,道路全长17公里。因路面的红色陶瓷颗粒颜色鲜艳美观,大家也亲切地称之为“红马路”。
红色的道路,加上路旁绿树,美不胜收。首条慢行道路,获得不少骑行爱好者点赞,甚至还有桂林、南宁等骑友,专门前来柳州体验。
随后,河东片区又分两期,铺设了十余条慢行道路。双拥大道、东环大道、燎原路、河东路、桂中大道、潭中东路、文昌路、沿江路、东堤路、高新一路、高新三路、体育路、文兴路和学院路,共14条道路上的“红马路”达62公里。
柳州河东片区,是“红马路”铺设的重点区域。河东片区的慢行系统建设,还入选了全国第三批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
为进一步完善慢行出行方式,2015年10月底,慢行道路三期开始建设,车道总长度约为25公里。具体范围为高新五路、文兴路(东堤路至桂中大道)、晨华路(文兴路至文昌路)、桂柳路(学院路至三门江大桥西)、马鹿山路、学院路延长线、静兰路、西江路(静兰路至静兰桥西),共8条路。经过两个多月的铺设,三期完工,柳州“红马路”长达100多公里。
骑行看风景,享受慢时尚,何等惬意。不少市民经常骑车前往东堤游园、马鹿山公园、广西科技大学等自然风景区游玩。还有不少人骑行到东堤客运码头附近,将车归还,或沿着江边浮桥徒步,或乘坐游船或水上巴士,与柳江“亲密约会”。
新闻推荐
2015年龙城空气优良率83.2%PM10浓度降幅超额完成任务
今报记者黄显巧去年龙城空气优良率83.2%,相比2014年刚过及格线的65.8%,这次是向市民递交了一张优秀成绩单。昨日,柳州环保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六大污染物浓度年均值均比2014年有不同程度下降,可吸入...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