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们动作“走偏”时,殷洁哪怕是在带孩子,也要上前指导、纠正。
单球与多球训练,是每个乒乓球专业运动员的必经之路,但训练的时机、火候的把握,都需要专业教练根据学员个人素质指导,很多家长相信殷洁能做好。
训练之余,殷洁与其他教练还常教导孩子们要懂得做人,所以孩子们都很主动,包括捡球。
接连训练几百个球,教练和学生同样辛苦。
乒乓球运动员必须从小接受专业训练,每个动作都要进行成千上万次正规练习,只要孩子们的动作稍有不对,殷洁就及时纠正。
□本报记者刘教清文/摄
乒乓球被誉为中国“国球”,之所以强大,与基层教练的培训密不可分。在桂林清风小区,就有一名从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回来的“女国手”,她白天上班,傍晚教球,想让更多的孩子掌握、传承“国球”的技艺。
她叫殷洁,一名“90后”,桂林市人。从冬天到夏天,从春天到秋天,记者多次在球馆,见到她教打球、教做人、教处世……除了专业的技术之外,她做的很多事都打动了记者的心。
殷洁7岁时,进入了桂林市体校,接受专业的乒乓球训练。11岁,被选拔到了“广西队”。2009年,又因成绩突出,进入了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成了一名真正的“国手”。
“每天高强度训练8个小时,一天要打成千上万个乒乓球,有时晚上还要加班训练。衣服要换6套,因为汗水未停过。”殷洁说,国家队的训练很辛苦,不仅要练体力、练脑力,还要练智力。
正因为有了“国家队”的经历,让殷洁无论是技术,还是为人,都有了很大的进步。2011年,因各种原因,她回到了广西队,并特招进入广西大学就读。
抱着回家报恩的态度,大学毕业后,殷洁回到了桂林上班。所在单位令很多人羡慕,但她除了上班,还有一个想法:将她的特长传承下去。于是,殷洁与三名从“广西队”回来的乒乓球专业运动员,组成了教练组,在市清风小区装修了一整层房子,并铺上地胶,从去年6月起,开始培养全市的“娃娃兵”。
从零开始,把基础打牢,是他们的首要任务。来学球的孩子们,年龄最小的只有4岁,最大的11岁。殷洁从握拍、站位、步法开始,一个个纠正;拿着装了200多个乒乓球的盆子,一个个送给孩子们;体能训练包括俯卧撑、跳绳、跑步,教练组带头,与孩子们一起完成;孩子们作业多,殷洁利用训练之余,还要加班辅导……
训练与被训练,都是辛苦的。即使在冬天,孩子们也汗如雨下;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往往要成千上万次地练;一站就几个小时。殷洁和其他教练,往往练完球才回家吃饭,有时直接在球馆吃快餐,而自己的孩子则要托人照顾。
有很多家长问她:作为一名“国手”,又有了安稳的工作,为何还要过这般辛苦又枯燥的生活?
每次碰上这类问题,殷洁从不着急回答,而是建议家长翻看乒乓球发展史。“中国乒乓球几十年长盛不衰,与基层教练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对于训练,殷洁从未觉得枯燥,她说,国家很重视群众体育,“国家队又培育了我,我为孩子们提供一点专业的技术指导,何乐不为?”
新闻推荐
市住建委开展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调研将着手拟定新办法,逐步实现零强拆
本报讯(通讯员周元生)为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房屋征收与补偿等法规,抓好桂林市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修订,进一步规范全市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近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牵头,对全市6区11县的房屋征收工作机...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