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正在照顾发病老人。
本报讯(记者秦紫霞文/摄)“来,吃点面条,刚刚煮好的。”近日,在市中医医院崇信院区急诊科的重症病房,秦六二正在吃着邻居为他准备的早餐。虽然他言语不清,但邻居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照顾却让他一直带着笑意。
事情要从5月21日说起。今年62岁的秦六二家住象山区平山街道净瓶社区,患有三级智力残疾,2000年又被诊断出精神分裂症。老人没有结过婚,更没有子女,一直都是独居。老人平日虽然与邻居们交流有些障碍,可是生活基本能够自理。邻居们唯一见过的是老人的外甥女,一年多以前她曾来看过老人。5月21日下午,邻居周朝阳发现秦六二已经两天没出门了,而且家里大门开着。周朝阳觉得不对劲,推开门一看,发现秦六二倒在家里。“我怎么喊他,他都没有反应。我马上叫上了楼上邻居廖荣生,并报告社区,打急救电话,送他到医院。”周朝阳告诉记者。
“老人到医院的时候情况并不算好,是脑卒中,情况比较危险,也没有亲人签字。”市中医医院崇信院区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程胜军告诉记者,鉴于老人情况特殊,医院在病床紧张的情况下,特意在重症病房加床进行抢救。目前经过抢救,老人的生命体征回复正常,但身体右侧全部瘫痪。加上老人言语不畅,今后的生活将不能自理。
自从老人中风后,社区和热心居民就担负起了照顾秦六二的任务。热心居民廖荣生每天三餐帮老人送饭、喂饭,看着秦六二吃饱了,他才放心回家吃饭“几十年的老邻居了,看着他病了不管,我做不到。”今年已经70多岁的廖荣生一边给秦六二喂水,一边说。而社区工作人员也轮流到医院照顾秦六二,为其添置生活用品,并与各个单位联系老人后续照顾的事宜。
由于以后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如何生活成了社区犯难的问题。“我们试图联系老人的外甥女等亲戚,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露面。”净瓶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周建东告诉记者,“老人的情况特殊,他有退休工资和医保,但金额不足以支付出院后聘请护工等费用,仅靠热心居民照顾也不是长久之计。老人马上就要出院了,希望老人的亲属看到消息后能联系我们,共同商量照顾老人的事宜,也希望有关部门能有一些针对这类老人的政策,让他们老有所依。”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孙敏)5月23日,市政协在创业大厦召开对口协商会,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桂林市基层民主监督工作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