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
卢子
每次来到太平古村,我都来看看站在河岸的这棵古樟树。
太平古村坐西朝东,背靠皇帝山,面朝一块块纵横交错、阡陌交织的果园。村里有古戏台、古祠堂、古井、古巷……美丽的潮田河缓缓从村头流过,流水潺潺,是一个寻找乡愁的好去处。
南面是村头,村头横着一条乡道。乡道下面蜿蜒一道清澈的溪流,它是潮田河的一条小小的支流。相传这条小溪原来是潮田河的故道,后来河道改变,潮田河往南面移了500米。小溪里有鸭嬉水,扑腾白羽,抖起一阵水珠;岸边有村妇在一面浣衣洗菜,一面家长里短;旁边的孩童往水深处投掷石块,砰地划破水面,溅起一片片水花。河面上有一座近年修建的桥,名唤“樟舟桥”。桥因旁边有千年古樟树而得名。
这棵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古樟树就生长在小溪南面的岸上。远远望去,像大地间擎着一把巨大的绿伞,遮天蔽日,雍容华贵。它高有二三十多米,茂密的枝叶伸展达百米,有着“桂林第一树”美誉。据村里老人介绍,古樟树是先辈在河岸的土堆上打下的一个木桩,用来栓系泊舟,谁料木桩生根发芽,奇迹般长出枝叶,茁壮成长了近千年。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河流变道,村庄更迭,在大自然多姿多彩的演变中,古樟树经历风霜、坚贞不屈,迎接春的灿烂、冬的蕴藏。千百年来,古樟树深深扎根大地,不显山不露水,不择地势,不惧雷电,始终泰然自若,以其顽强的生存能力和抗击打能力独树一帜,让人动容。
古樟树粗壮挺拔,胸怀宽广,有人曾对古樟的树围进行测量,用红色绸缎环绕古树一周,测量树围长度为10.5米,9个大人刚好手拉手合围古树一周。树的皮表呈灰褐色,皴纹粗糙,质地均匀。古樟树干从根部径直上长,长到一定高度即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一路延伸开去,顿挫有力,干脆利落,决不拖泥带水;刚中有柔,柔中又带刚;舒展强壮,婀娜而又充满力度。古拙虬曲的枝条始终萌动着一身青绿,每一根枝条上都萌动着一簇簇新翠的叶尖,卵圆形或椭圆状的稠密树叶,绿得发亮,阳光透过半透明叶片,就像一枚枚翡翠浮在蓝天白云间。清风徐来,树叶窸窣作响,呢喃有声,仿佛在诉说一个遥远的故事。风里带着淡淡的樟树特有的清香,丝丝缕缕,沁人心脾,令人闻之心醉。
有月光洒满村子的夜晚,村民们在劳动之余,来到村前的古樟绿荫下乘凉、休息、聊天。暗香浮动,树影婆娑,婉转的鸟鸣声与潺潺水声交相呼应,孩子的嬉闹与游狗的吠叫此起彼伏,岁月静好,如梦似幻。
“樟之盖兮麓下,云垂幄兮为帷。”千年古樟是太平古村的魂,它以昂首云天的独立之姿,穿越时空,笑傲江河,静静地守候如河的岁月,在不老的光阴年岁里书写着独特的乐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孙敏)近日,象山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传达和专题学习“两会”精神,同时以座谈交流的方式...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