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朵在《中国童话》里讲了一个关于月光的故事:桂林漓江边有一个读书人韩生。一天,朋友们邀他一道出去玩,他收拾好行李,并带上一个大篮子和一把长柄勺子去了。朋友们在漓江上玩了一天,累了,晚上都在船上睡觉。只有韩生站在船头,一个人对着明亮的月光,用他的长柄勺子在空中一勺一勺地舀着,边舀,边把舀到的东西往篮子里倒。朋友问他在干什么。韩生说:“我在收集月光。”朋友们都说韩生疯了。
第二天,他们游玩了很多地方,晚上歇息在漓江中心的一个小岛上。天刮起了大风,带来的蜡烛在空敞的亭子里无法点燃,四周漆黑一片。朋友说,难道我们就要在黑暗中吃饭吗。这时,有人想起了韩生,就问韩生:“你收藏的月光在哪里呢?”韩生说:“在这里呀。”于是,他掀开篮子的盖,从篮子里抽出长柄勺子,然后向天上一挥,只见一道白光被抛到天上去了,又舀一下,取出来一挥,又有一道白光出来了,就这样挥了十几下,他们所坐的亭子里就充盈着月光,在黑暗里明亮璀璨。韩生和朋友们在他们自己的月光下野餐,开心极了。
这个故事不一定真实,但很可爱,我喜欢韩生的疯。疯得可爱原本就是平淡生活中一脉流动的诗意,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疯劲,该有多可爱啊,更何况这种疯和月光有关。
同学少年时,我和同学曾经相约站在江边的岩石上,听脚下逝者如斯的流水,看岁岁年年高挂中天的阴晴圆缺月,在激扬人生的意气风发中,无知无畏,而又轻狂向上,清脆响亮的声音,如串串银铃,在月光下的风中飞舞、碰撞、散落,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葱岁月。
在成长的充实和生活的忙碌中,那一抹挥洒诗意的月光,更多地被我们漠视,忽略,甚至是遗忘。没有月光的生活,似乎少了一点灵性。直到有一天,我忙到很晚才回家,在推开家门的那一刻,猛然间看见一片月光从阳台漫进室内,我被那一片月光惊了一跳。于是,在黑暗中,我轻轻关上门,生怕惊动满室的月光,然后静静地站立在原地,呆呆地看明亮清澈的月光,那份惊喜像是遇到失联多年的老朋友。然后轻轻地走进月光里,在一声心与期许的问候中,看见自己的影子随月光东西,心中瞬间有一种温暖的情绪弥漫,原来简单的幸福一直就在身边,一如今夜的月光,在窗口安静地等我归来。
多想学那个韩生啊,伸手去掬一捧月光藏起来,在自己想看的时候,悄悄地打开,抛洒在那无边的夜色里,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或许,我们可以掬一捧幼时的月光,轻轻藏在心里,慢慢照亮人生长途中每一个黑夜和每一处偏僻的角落。掬一捧年少的月光,悄悄藏在心里,让心跳出青春的节拍和清澈如水的快乐。掬一捧中年的月光,静静藏在心里,在岁月中收好,在记忆里风干、发酵,留待暮年时把酒咀嚼。
今夜,我掬一捧月光,轻轻地收好。
新闻推荐
?5岁的赖靖在泳池里带着“轮胎圈”游泳。(赖靖供图)?赖靖站在一辆坦克顶上,父亲站在前面,摆出一个“胜利”的手势。(赖靖供图)...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