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泽创作的面塑作品种类丰富,生动形象。
持久的专注才能雕刻完美细节。
为学生们认真讲解课程。
周林泽自工作以来获得的大小奖状荣誉证书堆满一桌。
工作之余,周林泽也喜欢像同龄人一样坐在奶茶店喝杯饮料休闲一下,只不过看的是自己的专业书籍。
在一所小学上面塑课时,整个年级的孩子都来听课。
□本报记者唐侃文/摄
面塑,俗称“捏面人”,属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多盛行于我国北方地区,南方会这门技艺的人可不太多见。可是在桂林,却有这么一位90后的年轻小伙,他不仅精通这门技艺,并且还开枝散叶,将这门非遗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他叫周林泽,1991年出生的桂林人,现为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烹饪专业骨干教师,擅长面塑雕刻。别看他年纪不大,可是捏面至今已有17年的时间了。一个南方小伙子为什么会捏面人?这得从他10岁时说起。周林泽的外公也是桂林人,年轻时在天津当过兵,跟着当地的一位捏面人师傅学了这门手艺,回家后为了养家糊口,便以此卖艺养家。周林泽从6岁开始就跟着外公走街串巷,手里拿着小鼓,嘴上吆喝着“捏面人,捏面人……”沿街叫卖。
周林泽回忆,他真正喜欢上面塑是在9岁那年,外公在街头卖艺被隔壁的小摊货主砸扁担,外公拼了命地保护自己的作品,那一刻他幼小的心灵受到震撼,从此发自内心想学会这门手艺,捏面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在他14岁时,外公去世,留下了一套捏面人工具,希望他能够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外公的谆谆教诲始终留在他心中。
但周林泽的选择受到了亲朋的质疑甚至反对,认为他坚持学这门手艺没有前途,这也让他年幼的内心经历了反复的斗争,自问到底还要不要继续下去。后来,高考失利的周林泽读了技校,在校努力学习期间,他没有落下自己的捏面手艺,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成为了一名烹饪教师,并自学考取了成人本科,在各类面塑及烹饪比赛中屡屡获奖,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周林泽的面塑作品从关公、嫦娥等中国古代传统人物形象到现代的游戏、动漫卡通人物都有,面容有神神态逼真,细节处理自然生动,深受大家的喜爱,许多亲朋好友争相收藏其作品,甚至有外国朋友通过网络得知专程前来学校购买。
下班回到家,周林泽会把家里炒菜的活都包了,炒几个好菜给家人尝尝,这对烹饪老师来说只是小菜一碟。闲暇之余,除了看看专业书籍,他和许多90后一样,也喜欢喝喝奶茶,玩玩电子游戏,这才露出像同龄人的一面。平时周林泽也会收到许多邀请,走进社区、校园等地,为大家展示捏面这门传统手艺。小学及社区里的孩子们非常喜欢周老师的捏面人活动,甚至很多大学都邀请他去授课,这让周林泽感到很欣慰,社会对传统艺术的关注在上升,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面塑。
因为周林泽的面塑专长,学校特地开设了一门面塑选修课,只有他一名老师,课程十分受学生欢迎。有一次在课堂上,学生问周老师你给那么多人塑像捏面为什么从不给自己塑?周林泽回答:思想每时每刻都在成长,捏面时的思考观察角度又会不同,等我刚塑完自己,可能看自己的样子又会是另一个样了,这千万个样捏也捏不完。他给自己这样的总结:提笔莫书是方圆,执刀不刻人长短;此生难为宏图业,多行善事塑贤人,缘起一面,艺塑一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庄盈通讯员赵玮)居民走出家门,最先接触到的就是楼道环境,楼道环境是否良好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的质量。5月30日...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