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七七级二班女生合影,左四为伍桂琴,入学后春暖花开时所拍。
桂林专用设备厂的老乡工友在伍桂琴入学前送的祝福册。
伍桂琴近照
1977年恢复高考那一年,25岁的伍桂琴参加了竞争最激烈的高考,最终被广西中医学院录取。但拿到通知书那一刻被工友“逗你玩”害得面青腿抖。也正是那张由牛皮纸信封装裹的小小的通知书送她走进了大学的大门,成为她珍藏一生的“青春纪念”。
大龄考生搭上高考末班车
1973年,伍桂琴在荔浦中学高中毕业,然后“下放”荔浦县马岭公社,成为插队知青。1976年6月,被招工进入桂林专用设备厂机加工车间当学徒。
伍桂琴得知高考恢复的消息是在1977年国庆节前夕。那天上夜班吃宵夜时,热情的工友小吴来到她身边说:“小伍,我看你爱学习,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马上要恢复高考了,正式发布消息可能会在国庆节后,你早几天知道提前复习有好处。”伍桂琴听完眼睛一亮,连声说谢谢!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文称高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中断了11年的高考恢复。得知准确的高考恢复消息时,伍桂琴的内心充满了激动。
伍桂琴兄弟姐妹六个,排行老二的她一心想让知识改变命运,从小勤奋学习,但因为家庭背景的原因,求学的路上并不顺利。
伍桂琴参加高考成了全家人的期待。根据最初的招生文件规定,考生年龄不超过25周岁,未婚。当时伍桂琴刚好25周岁,她顺利报了名,搭上了末班车。后来,新的招生文件规定,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或学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30岁,婚否不限。
抄写类似的题目“跳龙门”
揣着美好的愿望,伍桂琴在摆放着4张高低架子床、不足20平方米的宿舍里,开始为人生的大考忙碌起来。
为了更好地复习,伍桂琴红着脸借回了师傅家一尺见方的面板,放在被子上当书桌。
随后的复习自然是十分艰苦:白天,在车间当学徒;晚上回到宿舍,只能待其他工友入睡后,才伏在灯下苦读。
为了全心投入复习,伍桂琴冷淡了一切可以冷淡的事情。有一次,工友们好心拉她到桂林钢厂露天电影场看新片,趁她们不注意,伍桂琴中途就退场了。在那些日子里,伍桂琴常为解出一道题而兴奋。夜深,手电筒还在蚊帐内闪亮……
有一次,师傅望着伍桂琴憔悴的脸说:“小伍,你下农村插队3年,进工厂也快2年了,都25岁的大姑娘了,恋爱成家多好,还要考大学,自找苦吃。”伍桂琴笑着说,师傅我愿意拼搏一次,就为了实现心中上大学的梦想。
伍桂琴回忆,当时复习资料稀缺,不管哪里有资料贴在教室墙壁上,大家都会挤成一团,站着把资料抄下来。一个星期天,伍桂琴冒着大雨赶到桂林市第五中学抄写物理题答案,结果被浇成了落汤鸡。还真是天道酬勤,在当年的高考物理题中,就有一道与那天抄写的物理题极类似的题目,为自己夺得了宝贵的20分。
伍桂琴回忆说,1977年12月15日、16日高考,考的是语文、政治、数学、理化。后来进入大学后,才知道自己考了264分,“那一道抄写的物理题赢得宝贵的20分,为顺利进入大学奠定了基础”。
拿通知书被工友“逗你玩”整懵了
12月中旬高考之后,转眼临近春节,伍桂琴苦等结果,但没有得到任何录取的消息。这时,偶尔传来他人被高校录取的消息,让她心中又喜又怕。回老家前,还特意请工友帮留意传达室的来信。
等待就像漫漫长夜,心被牵挂一丝一缕地吞噬。看着伍桂琴失魂落魄的样子,在中学教书的大姐对她说:“小妹,你的好些同学都被录取了,而你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真可惜。”伍桂琴一边听一边流泪。
第二天就是大年除夕,上午,工友从桂林来到伍桂琴家。一见面,伍桂琴心里七上八下,怯怯地问工友有通知书吗?工友摇摇头说没有。
伍桂琴回忆说:“当时我的头顿时嗡嗡作响,面青腿抖,心情沮丧到极点。因为当时高考,女生的年龄上限是25周岁,错过了这一年,我就再没有希望了。”
看到伍桂琴面青腿抖,工友忙掏出信,扶着伍桂琴连声说:“逗你玩的,没想到你当真了。”
伍桂琴至今还记得,那是一张白纸黑字的录取通知书,信封是牛皮纸的,上面有广西中医学院字样。拆信一看,录取了我的第一志愿———广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录取专业是中医临床专业。“那一刻,幸福涨红了我的脸,欢愉充满了我的心。”
后来,伍桂琴得知自己成为了考上大学的1.5%时,更加感叹不已。1977年12月15日,广西45.4871万名考生(不含艺术院校)从车间、农田、军营走进考场。最终,6958人被录取,录取比例1.5%,是有史以来竞争最激烈的一年。
考取心仪专业受益终身
1978年的春节,父亲在年夜饭上展示并大声念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伍桂琴全家过得很开心。1978年2月,伍桂琴第一次从桂林来到南宁,成为了广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七七级的一员。
“我的第一志愿就是广西中医学院,第二志愿是广西医科大,第三志愿是桂林医学院。三个志愿都是报学医的,自己也比较喜欢学医。”伍桂琴回忆说,因为有个舅舅是学中医的,当时大姐也说了,我们兄弟姐妹六个当中,有一个学医的更好。
进入大学一切都是新鲜的模样:校园很大,邮局、饭堂、新华书店、小商店应有尽有,十分齐备。
五年后,伍桂琴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到桂林铁路医院工作。随后在桂林市第九人民医院、第八人民医院、桂林铁西医院、桂林中医院工作。退休以后,被一家医药公司聘请为坐堂中医师。“这一切的改变,转折点都因为41年前的那场高考。感恩恢复高考,感恩母校,感恩所有帮助过我激励过我的人!”伍桂琴说,认真学习才改变了命运。自己所学的专业对个人来说受益很深,对家庭来说也是。
记者邱浩(图片均为伍桂琴提供)
新闻推荐
严歌苓(前中)、黄伟林(前右)与广西师大文学院研究生在一起著名小说家茅盾认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文物媲吴越”,说的是桂林不...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