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娟通讯员黄帅君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困难家庭学生的健康成长,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叠彩区本着“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暖心”的初心,实施关爱“五类家庭”学生工程,重点关注帮扶五类困难学生群体,号召机关党员和教师结对帮扶困难学生,量身定制帮扶方案,让他们健康成长。
一放暑假,临社小学的邹佩颖老师就专门来到学生小辉家,和小辉的奶奶交流小辉上学期在校情况。三年级的小辉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全靠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家中经济状况也不尽如人意。了解到这一情况,学校安排邹老师与小辉结成对子,针对孩子学习、生活、心理变化给予他“加量”的关爱和帮助。
“在临社小学,这样的师生一对一结对帮扶共有43对。”临社小学校长阳茂琅介绍,结对帮扶的老师以年轻骨干党员教师为主,要求每一位老师在学期初制定帮扶计划,确定帮扶目标,根据帮扶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帮助,每个月至少对帮扶对象进行两次回访。
临社小学结对帮扶困难学生群体的做法,是叠彩区实施关爱“五类家庭”学生工程的一个缩影。
叠彩区教育局局长李彬棠介绍,“五类家庭”即经济困难家庭、学习困难学生家庭、思想和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留守儿童(含单亲子女)家庭、残疾学生家庭。自开展关爱“五类家庭”学生工程以来,叠彩区桂岭、凤集、芦笛等12所中小学以及局机关,共组成结对帮扶500余对。活动采取上门走访慰问、了解困难学生家庭情况、赠送学习资料、课后作业辅导、经常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构建起了家校联动、携手共进的长效成长机制。
位于市福利院旁的胜利小学,每年都负责接收福利院里的适龄儿童入学。这些特殊的孩子入学后,学校就通过课业辅导、心理疏导、送学习用品等方式,让社会的暖流时时环绕在他们身边,引导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在学习、做人、心理健康等方面不断进步和健康成长。
小兰从小就生活在市社会福利院,到胜利小学上一年级后,学校老师们就对她格外关爱。平时在学校,老师会给她辅导功课,指导她学习和谈心交流;到了“六一”、新年等节日,叠彩区机关结对的党员干部,也会特意到学校看望她。市福利院工作人员舍明凤说,福利院的孩子学习成绩普遍比正常家庭孩子稍微弱一点,老师们经常“开小灶”给他们辅导功课,在心理方面也格外关注。
贫困家庭的孩子中,不少存在着敏感自卑、性格孤僻等问题。家庭条件困难,亲情关怀缺失,同学异样的眼光,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承担着同龄人无法想象的重荷。“贫困学生精神上、心理上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教育扶贫一定要更‘走心\’。”李彬棠介绍,在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同时,他们将教育扶贫的着力点放在贫困生精神生活的富足上,通过党建促扶贫和“四联系四服务”活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学习上给予辅导,生活上给予帮助,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和志向,通过自己的努力追求美好人生。
新闻推荐
7月5日上午,“桂林市公安局可信电子身份证”办理系统在磨盘山码头启用,现场就有不少游客享受到了这一便利。记者陈静摄在...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