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桂林新闻 > 正文

“嵅”里脱贫二三事

来源:桂林日报 2018-09-19 14:58   https://www.yybnet.net/

新修的水泥路让黎家村村民出行变得便利。

黎桥满回村种植野葡萄,想将其打造成黎家村的特色产业。

□本报记者李慧敏文/摄

究竟什么是“嵅”?这恐怕是每一个来到雁山区大埠乡黎家村委的异乡人心里都会浮现的疑问,因为这里大大小小的地名都带有“嵅”字。黎家村委共有虾嵅村、暗嵅村、烈嵅村、黎家村4个自然村,与邻近的寿嵅村、肖家嵅村一起,这6个古村落素有“五嵅一家”之称。“村民们所说的‘嵅\’,其实就是群山环绕之间的小块平地。黎家村委属于典型的岩溶峰林地貌,村民们祖祖辈辈依山而居,出门就要‘翻山越岭\’,交通不便、人均耕地少自然导致了黎家的贫困。”唐国超是雁山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派出的黎家村委驻村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黎家村委坐落于漓江西岸,与草坪回族乡隔江相望,被风景秀丽的群山与漓江所环抱“黎家村委是我们乡最偏远的一个村子,也可以说是经济发展最落后的,从乡政府开车进去大概需要40分钟,全都是山路。”采访出发前,大埠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就先给记者打了“预防针”。

黎家村委是自治区级贫困村,目前常住人口221户824人。经过历年的脱贫攻坚,去年年底,黎家村委的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8.35%降到了2.17%,终于摘下了贫困的帽子。近日,记者来到黎家,探寻这个小山村脱贫的轨迹。

镜头一“寄人篱下”的竹鼠

从大埠乡政府出发,当公路开始脱离平坦的田间、陡然出现连续的坡度时,就意味着即将跨入黎家村的地界,但展现在记者眼前的,却不是崎岖的山路,而是一条崭新宽敞的水泥道。“这条长流水村至黎家的公路是去年1月修好的,原本的砂石路不仅难走还引发过好几次交通事故。如今,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不仅是长流水到黎家的公路,黎家村委的每个自然村之间也都通了硬化的水泥路。新建的村委会办公楼、村道旁的太阳能路灯、暗嵅村的新篮球场、让黎家不再‘与世隔绝\’的移动通信信号基站、让村民们喝上干净水的人饮工程,这些大家都看在眼里,村民们都说,近两年黎家的变化特别大。”一路前行,唐国超一路向记者介绍,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直接提升了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也让大伙有了放开手搞产业的底气。

在黎家村委烈嵅村,村民邓顺林是有名的竹鼠养殖“大户”,养殖竹鼠已经有七八年了。他家的小洋楼旁边有一间平房,里面养殖着大约400只竹鼠,每年都能给他带来数万元的收入。近段时间,第一书记唐国超时常来到他家,给他带来了一个“艰巨任务”。

“今年,我们计划让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寄养30只竹鼠,老邓你有经验技术也有场地,所以这些竹鼠就寄养在你这里,可以出栏时会有公司统一收购,贫困户可以获得分红,这样既能帮助他们脱贫,你也可以获得政府的资金补助。”唐国超一走进邓顺林的家中就开始与他讨论起寄养竹鼠的事宜,近段时间他正在忙着与各方签订合同,一旦村民们都无异议,竹鼠很快就能进场开始养殖了。为了确保贫困户不受损失,政府还会给寄养的竹鼠投保。“竹鼠寄养模式的特点在于构建了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成为产业项目的参与者、受益者,确保他们精准受益。”唐国超说。

镜头二:450亩金槐树结出致富的希望

坐落在群山之间的村落大多面临耕地少、石漠化的难题,黎家也不例外,多少年来村民们通过勤劳的双手在一个个“嵅”里开拓荒地,种植一些经济作物,金槐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种。

“我们也说不清我们村种金槐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反正我小的时候就见到有人种了。近几年,在政府的带动下,我们的金槐种植逐渐成规模,还经常有专家给种植户们提供技术指导。”黎家村党支部书记邓志贵说。

去年5月,雁山区政府与广西植物研究所合作,利用植物所的资源优势为黎家等贫困村扶贫脱贫提供科技支撑,开展科技培训、建设贫困村种植示范基地、探索农产品深加工方法,同时选派一名技术专家兼任大埠乡副乡长,专门负责科技扶贫工作。如今,黎家村正在形成金槐、猕猴桃、野葡萄、百香果以及套种中草药多样化示范基地的产业格局。

“我们村的环境比较特殊,山区都是砂质土壤,存不住水,很多经济作物都不能种,但是适合种金槐。我是村里的党员,3年前我带头种植了30多亩金槐,今年终于有收成了。”见到烈嵅村村民邓顺强时,他正在地里准备采收金槐。“金槐树的花蕾经杀青干燥后就成了‘金槐米\’,可以用来制药,这两年金槐的价格不是很好,希望今年的价格能高一些,家里今年的收入就指望它们了。”邓顺强说。在他的身后,阳光下大片的金槐花金灿灿的,显得格外耀眼。

如今,黎家村委已种有4万多株450多亩金槐,其中贫困户种植61亩;所有贫困户都有1个或以上的产业,以金槐种植为代表的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比例达到了100%。

镜头三:返乡老板割舍不掉的乡土情结

“树高千尺不忘根,返乡创业报乡恩。特色产业发展好,脱贫攻坚巩固先。”在去往黎家自然村的路上,路边一条鲜艳横幅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村干部们介绍说,这横幅说的是黎家村村民黎桥满的事迹,他早些年一直在外做生意,现在回到村里,变成了村民们的致富带头人,一心扎在黎家村抱沟岭中的野生毛葡萄、砂糖桔种植示范基地里。

同大多数的山村一样,黎家村委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留在家务农的很少,主动返乡的更是少见,黎桥满却是这样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人。“早些年我在外面做二手车生意赚了一些钱,但是看到家乡一直没有摆脱贫困,我就渐渐起了回家发展农业的心思。”黎桥满说,“6年前,我回到黎家,租了200亩荒地,开始种砂糖桔。”2014年,黎桥满又专门去南宁考察学习种植野生毛葡萄。“黎家村昼夜温差大,很适合葡萄的生长,种出来的果子甜度高。毛葡萄是用来酿酒的,种的人比较少。管理得当的话亩产能达到3000—5000斤,按照之前3块钱一斤的收购价来看,收益还是比较可观的。”

就这样,黎桥满在他租来的荒地上打造起了野生毛葡萄、砂糖桔种植示范基地,目前基地的占地面积已达到了250亩,其中有砂糖桔180亩、野生毛葡萄30亩、养牛30头,基地投资约180万元。之后,黎家村成立了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葡萄、砂糖桔等水果的种植,如今已有社员30余人,其中有5户贫困户。“我们计划到2020年,野生毛葡萄的种植面积能达到100亩,实现产值100万元以上。我还想把我的基地打造成观光采摘园的模式,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黎桥满说。

移步换景,在村干部与村民们的讲述中,黎家村委近些年变化的轨迹变得愈发清晰,说起脱贫之后未来的发展,大家也是信心满满。“你看看,村里原先一块块荒地,如今都变成了‘花果山\’,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帮助下,黎家村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村支书邓志贵说。

新闻推荐

桂林市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本报讯(记者周文俊)9月14日下午,桂林市召开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历年历次中央、自治区和市本...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嵅”里脱贫二三事)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