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梁亮通讯员胡静)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从21日开始,桂林市气象局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开放日活动,在气象台、影视中心、科普展馆、观测站等开放场所,分别安排科普知识讲解员,由专人负责引导公众、团体参观。
在天气会商室内,参观者端坐着,两眼盯着大屏幕,认真地听工作人员讲解有关“太阳、地球和天气”的科普知识,以及天气信息是如何搜集、分析、判断,最后作出预报结论的。大朋友小朋友们都听得很认真,很多人还拿着笔记本,不停地进行记录。
最让大家过瘾的,莫过于走进气象影视中心,在演播室里与经常出现在电视中的气象主持人亲密接触,并客串当主持人。
平日里只有主持人才能站的演播台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身影,演播大厅顿时热闹起来。气象主播姐姐微笑着走到镜头前,但身后并没有出现各种云图,而是一块大大的蓝色幕布。
“电视里主持人后面都有天气图啊,这里怎么没有呢?”有小朋友按捺不住好奇地问。主播姐姐介绍说,目前电视天气预报都是通过“抠像技术”完成的,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各种天气图片和动画都是由后期的电脑制作完成的。“姐姐,为什么脚上的鞋子不见了?”小朋友追问道,主播姐姐耐心地告诉大家,这种抠像技术对播音员的着装有特别要求,因为背景是蓝色的,所以主播不能穿绿色的衣服,否则在电视上出现的就会是一个“隐形人”。现场不少小朋友正好穿着蓝色裤子,便在屏幕上感受了一下,瞬间看到自己的腿变成“透明”的了。看着显示器上出现一个“隐形人”,孩子们都哈哈大笑。
据不完全统计,为期三日的开放日活动,桂林市气象局迎来了来自中华小学、飞凤小学的师生们,还有来自七星老干所的老人们和中心广场社区的参观者。他们在相关人员的带领下,分别到市气象台、气象科普馆、气象影视制作中心等地参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他们近距离了解了气象预报的制作流程,体验了气象预报的播报过程,学习到雷电的形成、台风的形成、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原理等诸多气象科学常识。
除了“开门迎客”,桂林市气象局还组织技术人员到中华小学和飞凤小学开展气象科普宣教活动,举办了一场生动活泼的防雷知识科普讲座。工程师通过小视频讲解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的产生,以及雷电的起源、身边的雷击事故、室内外及户外的雷电防护知识,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桂林市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切实做好今年“3·23”世界气象日宣传活动,该局紧紧围绕“太阳、地球和天气”的主题提前进行了充分准备。充分利用电视天气预报栏目、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方式,全方位宣传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及意义。开展气象法律法规、气象科普知识街头宣传,设立宣传站台,发放宣传资料。联合中小学举办气象知识科普讲座,讲解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设立对外开放日,开放气象台、观测站、影视中心等平台,让市民近距离了解气象、感知气象。活动开展以来已有500多人参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苏文娟)3月22日,桂林市社会工作协会成立揭牌仪式在桂林市社会工作机构孵化基地隆重举行,这意味着桂林市社会工作...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