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峰城管人员对辖区市容市貌进行巡查。(秀峰区委宣传部提供)
秀峰区城管对辖区市容市貌进行巡查。记者苏展摄
秀峰区某街道上的商家对街道进行清扫。记者苏展摄
□本报记者苏展通讯员滕嘉
“门前三包”是城市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秀峰区在全区社会各个个体、个人的共同参与下,特别是2018年全面开展“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推动全社会参与以来,该区城市管理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城乡面貌明显改观。4月12日,秀峰区“门前三包”工作2018年度表彰暨2019年度推进会召开,对一批在2018年度“门前三包”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门店)进行了表彰,同时吹响了2019年度秀峰区“门前三包”工作持久战的号角。
整洁、有序、舒适、优美的城市环境,是一座城市最真实的“活广告”,秀峰区是桂林的中心城区,该区城市管理工作在2018年度城市管理绩效考评中排名全市第一,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创文巩卫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门前三包’工作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是辖区各个单位(门店)特别是今天受到表彰的单位(门店)共同努力的结果。”秀峰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环境的优化与提升,取决于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个体、每一个个人的重视程度、理解程度、支持程度特别是参与程度。
据了解,自去年秀峰区全面开展“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以来,该区已有2600余家商户签下“门前三包”责任状。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城管部门严格按照《秀峰区门前三包督察考评细则》对责任单位、企事业单位和经营商户进行检查考评,对“门前三包”不达标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对违反《桂林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行为进行处罚,推动“门前三包”考核评比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经过考核,最终决定对第一批376户达标商户进行表彰。
桂林微笑堂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本次受表彰的单位之一,并作为企业代表做典型发言。作为桂林地标性的建筑,微笑堂时刻保持商厦周围的卫生。据介绍,该企业认真执行日常巡检管理,做到每天6次巡检并做好检查记录,及时发现及时清理纸屑、烟头等垃圾,保持地面干净整洁;对门前地面每月定期冲洗清除顽渍,坚决抵制“牛皮癣”小广告乱张贴行为,每天巡检,一旦发现立即清除;外墙玻璃每季度定期冲洗,墙体每半年冲洗;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按规定分装运倒,不允许在商厦周边滞留。良好的保洁习惯为桂林微笑堂守住了“门面”,亦为秀峰区和整个桂林市守住了“门面”。
无论是“大门面”还是“小门面”,都是秀峰区的“脸面”。微笑堂时时刻刻严格自我要求,而位于中山北路上的剧透烧烤店虽然“门脸”不大,但老板对店铺卫生环境的要求从未降低一分,他们同样成为了376家受表彰单位之一。“事实上,就算没有‘门前三包’,我们也应该做好环境卫生的保洁,这不仅是对城市以及消费者负责,更是对商家自身负责。如果你的门面‘脏乱差’,自然是没有多少客人愿意光顾的,所以,我们平日的保洁标准定得比‘门前三包’更高。”该店陆经理如是说。
“‘门前三包’30年前就有了,它并不是一个创新事物,关键在于如何长效管理抓落实。我们的表彰是‘流动性’的,上半年达标商户给与挂牌,下半年不达标的商户就可以摘牌,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时刻鞭策商户积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觉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为自己的单位(门店)树形象,为秀峰区的城市管理添光彩。”秀峰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秀峰区目前有大小单位(门店)6000余家,接下来将强力抓好“门前三包”工作,实行“门前三包”工作辖区全覆盖,每季度实行评比考核,达标的授牌表彰,并登报表扬,不达标的教育批评,今年下半年将对第二批达标商户进行表彰,逐步形成全民参与的工作氛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通讯员刘燕李锦)近日,市民彭先生途经中山北路和翊武路交叉口时突发疾病,倒地不起。3名过路医务人员和...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