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通过朋友圈或者其他网络途径发布比特币投资理财的好事,那么可就要当心了。19日,记者从桂林市公安局了解到,最近桂林市出现一种新型网络诈骗模式,就是以“比特币投资”为噱头,对市民进行诈骗。目前已有5人报案,累计涉案金额达78.7万元。
投资“比特币”理财
秦女士家住七星区。今年3月20日,43岁的她通过某交友网站,认识了一名网友。两人很快发展为恋爱关系。男子自称姓丁,是一名网络工程师。
丁某告诉秦女士,自己在投资比特币的网络平台做维护工作,发现该平台存在漏洞。“我能通过权限,观看‘比特币’是涨还是跌,低买高卖,肯定可以赚钱。”丁某问秦女士想不想试一下。
一开始,秦女士有些犹豫。
丁某紧接着又说,“我有两个私人账号,一个给妹妹试着投资,一个可以给你试试,输赢都算我的。”
秦女士心动了。她按照丁某的指导,下载了丁某指定的投资APP,购买“比特币”进行投资,发现果然赚钱。3月27日,秦女士注册了自己的账号,开始投资。
秦女士说,她第一次往自己的账号里充值了10万元,用来购买比特币,第二天,就赚了3万元,账户里一共有13万元了。
她把这些钱都提取了出来,特别地欣喜。丁某鼓励秦女士继续加大投资金额,“因为投资的钱越多,赚的也就越多”。
于是秦女士又投资了25万元“炒”比特币。她通过APP里的账户看到,自己投资的钱一直在猛涨,更加高兴了。
突然缴纳的“保证金”
这时候,APP里的“客服”联系上了秦女士,以平台投资为由,让她每天缴纳1万元“保证金”。
客服承诺该“保证金”可以在“投资”提现时完全提取出来,但秦女士还是在缴纳2天后,拒绝继续缴纳了。秦女士告诉男友丁某,“我的积蓄已经不多了,几乎全都用来投资‘比特币’了。”
没多久,“意外”出现了。
一天,“客服”主动联系秦女士,声称发现秦女士的投资账户存在异常违规操作,账户内现金被“冻结”,“必须要缴纳5万元‘保证金’才能提取。”
秦女士慌了,立即缴纳了5万元。
与此同时,丁某也告诉秦女士,公司已经发现了他后台违规操作的行为,“可能涉及法律层面的处罚。你现在最好把所有的东西删掉,包括和我的聊天记录。这件事我一个人承担,绝不会连累你,这是我对你的保护。”
秦女士赶紧删掉了与丁某的联系方式。
4月初的时候,秦女士发现依然不能成功提现。此时,“客服”告知秦女士,让她继续缴纳5万元“保证金”。着急想要把“投资”的钱提取出来的秦女士又一次照做。
收到钱后,“客服”对秦女士保证,4月13日就可以把钱提取出来。但到了13日,秦女士登录投资“比特币”的APP准备提现,发现该APP已经再也不能打开了,她这才惊觉上当受骗,赶紧报警。
新型诈骗陷阱
七星公安分局的办案民警接警后,通过研判,发现秦女士涉及的是“新型诈骗模式”,“此前在桂林市几乎没有出现”。
今年4月11日以来,桂林市出现与秦女士遭遇类似的、以网络投资比特币方式的诈骗案件5起,除一起涉案7000元外,其余案件分别为9万元、11万元、24万元、34万元,累计涉案金额达78.7万元,发案频率比较高。
办案民警提醒市民,面对这种新型的诈骗陷阱,市民只要多留个心眼就能辨别清楚。
诱骗投资理财都是有“套路”的,诈骗嫌疑人通常通过社交软件、自媒体软件、交友网站等物色目标。加为微信好友后,就会开放所谓朋友圈,展示自己的“投资赚钱之道”,但实际上都是假的,同时,还会展现无微不至的关怀,以此骗取信任。
有了一定的信任后,诈骗嫌疑人就会声称自己热衷投资,有内幕消息和运作人脉,并且发出“邀请函”,声称可以“玩一玩”一起投资。他们会先让受害人的每一笔钱都有收入,骗取受害人完全信任后,再鼓励受害人加大力度投资。当受害人发现投资金额疯狂增长,但却没有办法提现时,诈骗嫌疑人又会找借口让受害人进一步加大投资,直到套走受害人能拿出的所有积蓄或借款,最后把受害人拉黑。
民警提醒,对于网络上不认识或不清楚身份的网友推荐的投资理财链接,市民朋友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在投资理财前,要对投资的项目进行了解,多咨询评估,对所谓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需要高度警惕,谨防被骗。如遇不确定是否属于诈骗或已确定被诈骗的,要及时报警,避免更大的损失。
记者刘净伶
新闻推荐
用丹青妙笔展现使命担当与艺术家风采 访市政协书画院名誉院长、桂林市美协名誉主席白晓军
白晓军为参加市政协抗击疫情书画作品捐赠活动,白晓军专门创作了国画《云山无尽》,用水墨画的形式描绘了流云、飞瀑和松柏等...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