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谭熙)昨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桂林调查队了解到,桂林今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5%,涨幅较上年同期扩大3.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低于全区0.2个百分点,在全区14个地级市中位居第5位,涨幅创2011年以来新高。
国家统计局桂林调查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季度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呈“五升三降”态势,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9.6%,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89个百分点,是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最主要因素;其他用品及服务类、医疗保健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分别上涨3.6%、2.4%、0.6%、0.5%;交通和通信类、居住类、衣着类价格分别下降3.6%、1.4%、1.0%。
从环比来看,1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价格上涨0.9%;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及春节假期延长影响,价格上涨1.3%;3月份疫情减弱后价格回落,价格下降1.5%。从同比来看,一季度各月同比分别上涨5.5%、5.9%、5.0%,呈高位运行态势。
该负责人分析了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的走势特点和原因。根据数据显示,食品类中14个分类呈“十二升二降”态势,涨幅较大的有畜肉类、禽肉类、薯类、菜类、水产品,同比分别上涨100.4%、22.4%、16.5%、6.6%、6.2%。“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其他肉禽类价格上升。这主要是因为生猪产能下降明显,市场需求缺口大,零售价格持续攀升,绝对价格创下近年历史最高水平,一季度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31.0%。在消费替代效应作用下,牛肉、鸡、羊肉、鸭等替代品价格分别上涨32.6%、25.1%、24.3%、11.4%。”该负责人说,菜类价格上涨主要是年初蔬菜主产区连续低温阴雨,影响蔬菜的生长,后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户居家隔离造成蔬菜供应不足;水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海人员减少,交通运输受阻,市场供应不足。同时,成本增加拉动在外餐饮价格上涨。其中,地方小吃、快餐、正餐价格分别上涨10.2%、10.0%、5.8%。主要是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及门面租金增加影响,商家提高商品销售价格。
而今年一季度桂林市服务类价格同比整体持平,近10年来首次出现未上涨的情况,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电影院、网吧、家政服务、旅游、宾馆住宿、美容美发、公共交通等行业暂时歇业或需求减弱,价格未出现节日性上涨,同比价格出现下降,拉平服务类价格指数。
此外,今年一季度工业品价格下降1.1%,较上年同期涨幅缩小3.7个百分点,影响总指数下降0.39个百分点。
由于今年一季度桂林市CPI整体呈高位运行态势,该负责人预计,在影响CPI的各类因素共同作用下,今年桂林市CPI将呈现高开低走的运行态势,涨幅在下半年将出现回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娟)4月17日,记者从教育部门获悉,各级各类学校春季学期已陆续分批开学,桂林市就控辍保学工作和防中小学生溺水工...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