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今年的母亲节即将来临,不少市民在讨论如何感恩长辈之外,还打算给自家的孩子上一堂感恩教育课。近日,记者采访了一些学生家长,就“母亲节如何教育孩子懂得感恩”的话题与他们一起交流。
■理论派:感恩知识教育做引导
一些家长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从小给孩子灌输感恩的理念必不可少。通过故事引导教育,会帮助孩子逐渐认识感恩这个词语背后的含义。
“现在不少家庭中,孩子几乎都被视为‘小太阳’,全家都以孩子为中心。久而久之,很多孩子都认为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应得的,父母所做的事情当然也是他们应该做的。”家住九华路的市民蒋先生说,这些习惯最终会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养成自私自利、只知道受恩不知道感恩的恶习。为了避免自家的两个孩子养成这样的坏毛病,从孩子们三岁开始,每年的母亲节前,他都会给孩子们买一些与感恩母亲有关的书籍。“因为孩子年纪小,可以先给他们讲一些感恩的故事,我认为是比较好的教育启蒙。”
家住燕湖社区的刘女士说,她的母亲已年近八旬,一辈子吃了不少苦,才把他们兄弟姐妹五个抚养成人。每年母亲节,她都会把母亲抚养子女的一些艰辛经历讲给7岁的儿子听。她说,在这些经历的影响下,儿子变得越来越懂事,也知道了如今父母养育孩子的不容易。平时有长辈给儿子买玩具、买衣服等礼物时,他已懂得礼貌地说谢谢,用行动表达感恩了。
还有的家长认为,在孩子真正懂得感恩,能够用行动表达感恩前,感恩教育就是一个基础,会帮助孩子们对感恩有一些基本的认知。
■行动派:家长以身作则来示范
在感恩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更多的家长采取以身作则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如何感恩。
家住七星区鸾西一区的居民李先生有两个孩子,分别为18岁和9岁。每年的母亲节,不论工作有多忙,他和妻子都会带着孩子们回老家一趟,陪年迈的母亲一起吃饭。有时候,他还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去上街,挑选日用品和营养品作为礼物带去给老人。
“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我基本上不会多说什么,只是告诉两个孩子,每个人都应该懂得感恩。”李先生说,在这样的感恩教育之下,两个孩子不仅理解了感恩的含义,而且开始有所行动。去年母亲节,两个孩子把家里所有的家务做完了,以此表达他们对自己母亲的感恩。回到老家后,两个孩子还把奶奶家收拾得整整齐齐。“有些感恩教育,只要家长以身作则,孩子们必然会有所影响。”李先生说。
与李先生一样,家住解西社区的居民姜女士也选择用行动来影响孩子学会感恩。姜女士说,每年母亲节,她都会为母亲买一份小礼物,有时是一束鲜花,有时是一件老人心仪的衣物等。从儿子3岁开始,她在准备礼物的同时,也会要求儿子为自己制作一份小礼物。“通过索要礼物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姜女士说,她在践行感恩行动,孩子是懂得模仿的,他自然会跟着母亲的样去表达感恩,久而久之,感恩就烙印在了心里,也就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不少通过行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家长均认为,家长们在感恩方面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们最直接最有效的引导。市民吕女士说,如果作为家长都做得不到位,还妄想孩子能够做得到位,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我做起。”
■建议:感恩教育应当循序渐进
不管是采用理论教育还是行动教育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都只是每个家长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也有一些家长认为,真正的感恩教育应当循序渐进。
家住骝马山社区的汤女士说,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她认为教育孩子经常说“谢谢”是学会感恩的第一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既要学会表达感恩,还要学会感受感恩,而表达感恩是学会感恩的重要步骤。”汤女士说,她从女儿会说话开始,就要求孩子说“谢谢”,比如大人为她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时,比如大人给她购买了小礼物时,甚至是为她夹菜时,都教育孩子应当说“谢谢”。“当孩子学会了说谢谢,就在心里撒播下了感恩的种子。”汤女士说。
市民唐女士说,其实,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邀请孩子参与到家长正在进行的一些劳动中来。通过这些方式,既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也让他们学会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此外,在孩子们劳动的过程中,父母也要表达称赞和感谢之情,让孩子们体会到被感恩的快乐情绪,感恩之心就会越来越越强烈。
市民伍先生说,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也需要家长讲究方式、方法的漫长过程,“只有把感恩教育融入日常,把感恩教育当作对孩子一生的教育,从各种小事做起,才能更好地助力孩子们懂得感恩。”
记者秦丽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倩通讯员李祉源潘华)日前,市城管委、市环卫处党员志愿服务队、众力创能公司联合七星街道办穿山南社区、七...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