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桂林 今日临桂 今日阳朔 今日灵川 今日全州 今日平乐 今日兴安 今日灌阳 今日荔蒲 今日资源 今日永福 今日龙胜 今日恭城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今日桂林 > 正文

暮春遇古石桥

来源:桂林晚报 2020-05-12 07:00   https://www.yybnet.net/

如画佛殿桥

额头桥

骆家桥

赶着黄牛走过佛殿桥回家的村民

一条没有名字的河沟,从相人山附近的国家森林公园流出来。这条汇聚周边石山雨水而形成的河沟,曲折蜿蜒流经象山区二塘乡的南村、东村、额头、骆家、佛殿等村庄,一直流到奇峰镇那边。在年长者的记忆中,儿时经常光屁股在河沟里洗澡戏水。“那时水很清,春夏时节水很大,经常是满河沟的水。”东村年近六十的石四生说,“每个村子都在流经自家的农田附近修建了堰坝,比如东村的堰坝就有黄头堰和灰头堰。”

随着上个世纪兴修水利高潮,河沟流经的村子在政府组织下,在它旁边重新开出了一条不再曲折蜿蜒的水渠,以便使靠汇聚雨水为源头的河沟能够更好地发挥灌溉作用,这条河沟逐渐走出了人们的生活,自然也走出了人们的视线,渐渐被人遗忘。

只有河沟两边顽强生长着的柳树,标记着河沟曾经的走向。保存那段历史记忆的,还有曾经是这些村子之间相连并且连接外界的青石砌筑的小径。小径比田埂路要宽,接近历史上的官道驿路的宽度。

有路,有河沟,自然有桥。

于是,与这段河沟上幸存的几座古石桥,在这个暮春的下午相遇。

与这条河沟没有人叫得出名字一样,这些古石桥,村民们同样叫不出名字,我们暂且依照其附近村子的名字,分别称呼为额头桥、骆家桥和佛殿桥。

●额头桥“一步桥”

一条青石砌筑的小径,从石山下蜿蜒而来,筑路的青石已经被岁月风雨侵蚀得发白,路面坑坑洼洼,而且时断时续,不再连贯。

一条笔直的水泥路将本就不连贯的小径拦腰斩断,水泥路边就是那条后来修建的灌渠,眼下还不是雨季,这段灌渠水量很少。一位年轻的村民,用推车推着自家的小孩,停在路边,用一根线钓小龙虾。

走过这样一段田野间的小径,便到了额头村外河沟边的额头桥。

快到桥边,小径中间有一处略微高出的路面,两边有积水。石四生说,这是一座小小拱桥,应该是桂林最小的石拱桥了。说话间,他一步就跨过了他口中的最小石拱桥。呵呵,有点意思,名副其实的“一步桥”。桥两侧青石上,爬满了那种在年代久远的屋墙或者庙宇或者石桥才可见的爬山虎,似乎在告诉我们,这些桥年代久远。

这座一步桥,应该是当初修建时,考虑到两边农田灌水而设计的一个通道,却巧妙地建成了石拱桥模样,不得不佩服修桥者的匠心。

正在旁边田里喷洒除草剂的农妇说,可惜了,好好一座石拱桥,如今除了种田的,没人走了。额头桥上游河沟宽约3米,往上略窄,两岸零星生长着杨柳、乌桕,看得出应该是老树砍掉后再生长出来的。桥拱高约2米,跨径约3米,全部青石砌筑,桥面铺设青条石,野草野花从青条石下顽强地挣扎出来。几块长条石摆放桥面两边,便是桥栏。桥栏两侧石缝里,生长出苎麻、野草、野花,还有几棵类似于芙蓉花的植物。桥两头连着当年那条青石砌筑的小径,通往别的村子,南桥头上游护桥青石多半坍塌,歪倒在水边。

暮春的田野上,额头桥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经历了岁月沧桑,见证了村庄变迁,默默地站在村外的田野上,品味着往事,品味着孤独。

●少人经过的骆家桥

骆家桥就在骆家村头树林不远处。

这片树林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里面错杂生长着桂林一带村庄旁常见的香樟、枫香、栾树、苦楝等,有的树称得上是百年以上的古树,树身缠爬着藤蔓或者生长着苔藓。

石四生说自己也是偶然发现骆家村头这座古石桥的。爱好文艺的他,大部分时间在帮儿子的装修公司做事,闲暇时喜欢骑着摩托车在家乡阡陌间转悠。虽然来过几次,但石四生还是带着我走错了路,在树林边可通小车的岔路转悠了两次才找到骆家桥的位置。

石桥附近好几块农田显然抛荒,长满了半人高的青草。桥两头青石砌筑的小径只残留不到100米,稀见当初修路的青石。这段河沟与额头桥附近河沟类似,早就不再通水,只残留着干涸的河床和岸边稀疏的杂树。上游一侧无水无树,看得出石拱桥的全貌,紧靠石拱前,两侧竖立着安放闸板的石槽,与兴安灵渠的陡门一样。那些桥石被经年雨水冲刷,最初凿出来的条纹差不多被磨平,显出一种岁月沉淀的灰黑。石缝里一样挤出不少野花野草,还有几株小树。桥面泥土覆盖,依稀可见青石。野草茂盛地生长着,可见平常极少人经过。唯一看得出村里还有人记住这石拱桥的,便是桥上斜插着的几柱燃尽的香签和黑乎乎的纸灰,不知村里何人何事何时在这烧香膜拜过。桥的下游一侧,杂树遮掩得密密实实,河沟一边貌似长年水浸泡而形成的沼泽,小心翼翼踩着软踏踏的泥土,在沼泽边缘前行一小段,才得以拨开树枝,一窥拱桥全貌。桥下是一个积水潭,不知深浅,再远处,全是半人高的青草。

●风韵犹存的佛殿桥

如果说,额头桥、骆家桥给人一种风烛残年的感觉的话,佛殿村头的佛殿桥则颇有风韵犹存的魅力。

约2米宽的桥面被踩得光溜,过路的人应该不少,桥拱桥墩青石没有坍塌,虽然也有野草野花杂树在桥身生长,但可见人工修剪痕迹。桥的下游两岸堆积着清理出来的泥土,可见这一段河沟依然发挥着作用。桥的上下游是一泓不知深浅的碧水,竞相生长的乌桕等杂树,遮掩不住古桥风姿。蓝天白云下,无论从上游还是下游,都能领略到兀立在田野上的石拱桥的古朴自然美。也许是水比较深的缘故,桥拱看不出传统的半圆形,而是一种弧形。

一个男青年蹲坐在桥下游一侧垂钓,一个女孩坐在不远处看书,他们在享受田野古桥碧水清风带来的安然静谧。

一群慕名而来的大妈大嫂,身着艳丽的服装,在桥上拍照,让这座不知年代的古桥,增添了欢乐气氛。

距离佛殿桥不远,那条几个村合力修建的灌渠变得宽敞起来,水势也大了许多。老堰沟和新灌渠之间,一个村民正在用犁田机犁田,更远一点的田野上,有农民在插田。佛殿村头几座早就无人居住而开始坍塌的老房子,还有佛殿村头几株枯死的古樟树,与古桥遥遥相对,彼此似乎无言地诉说着岁月沧桑的无奈与不甘。

一个村民赶着一群黄牛走过佛殿桥,走向村子,脸上洋溢着怡然自得的微笑。我们问他可知桥名,他摇头;问他可否听说过这桥何时修建,他仍摇头。

村民走远了。我们也要离去。只有佛殿桥与其它几座古桥,顽强地坚守在这条废弃多年的河沟上。我们在这几座桥附近苦苦寻找,找不到半点相关碑刻之类。回来与一位资深摄影家谈起这几座中桥,他喟叹一声:桂林周边这样的桥不在少数,可惜都被人们遗忘遗弃了,除了几座有名的桥之外。

新闻推荐

“5·12”,各社区“花式”宣传防灾减灾

消防演练中,居民们正在学习操作灭火器。体验者穿上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戴上口罩、护目镜和手套,感受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艰辛。...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暮春遇古石桥)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