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大军”的队伍原本就很大,一场疫情,让很多人陷入“报复性熬夜”。此前发布的《全民宅家期间国人睡眠白皮书》显示,“宅家”期间,国人睡眠时间整体延迟2-3小时,零点后就寝人数从疫情前的10%上升到了50%,人们对睡眠问题的关注度激增43%。
随着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很多人的生活也从“宅家”变成了上班、上学,他们不得不追求一个好睡眠。不过,由于各种原因,熬夜、失眠、睡不好仍在继续,于是,这段时间各类助眠产品热销,“助眠经济”十分火热。
1、各种原因导致“睡觉难”
喜临门发布中国睡眠指数报告已经有8年,在今年发布的《2020喜临门中国睡眠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社会变迁、城市化发展、信息大爆炸及其他越来越多的因素影响下,国人睡眠质量不断下降,睡得晚、睡得短、睡得浅成为国人睡眠的现实写照。
2020年,平均睡眠时长仅为6.92小时,相比2013年减少了1.58小时;入睡时间通常在零点左右,相比2013年晚睡了2小时;同时,拥有深度睡眠的比例不到1/3。2018年经常失眠人群占比24.9%,到2019年,这一比例上升到36.1%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发现,导致“睡觉难”的原因还真不少。“90后”的管女士原本在国外读研究生,受疫情影响,至今她还在桂林,而且近期才开始上网课,焦虑情绪让她每天都睡不好觉。
“学业有压力,还要担心那边的房租问题,而且待在家里久了,来自父母的压力几乎每天不断,一想到这些就睡不着,所以每天凌晨三四点才能睡,又睡不好。”管女士说。
家住七星区的黎先生是朋友圈的“熬夜冠军”,他告诉记者,疫情来了之后,他的上班频率降低,休息时间多了,熬夜也成了习惯,4月复工复产后,工作时间恢复,他依然习惯性熬夜,每天晚上特别有精神,看视频、玩游戏,不到凌晨两三点难以睡觉。“我现在每天可能只睡五六个小时,上班时会感觉特别疲惫,但是一回到家里就特别有精神。”
除了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也不少。5月中旬,本报就报道了悠山郡小区因青蛙“高歌”,导致业主夜夜失眠,这样的情况在不少居民区都存在。
家住象山区的潘女士表示,从4月至今,小区内的青蛙白天晚上都会叫,“叫声连续不断,而且特别大声,感觉都要神经衰弱了,非常影响第二天上班的状态。”
家住七星区的王女士则因为各类嘈杂的声音睡不好。“白天,附近饭店有个风箱之类的设备一直在嗡嗡响,晚上有时候邻居打麻将也很吵,夏天到了打雷也会吓得睡不好。”
2、五花八门的助眠产品热销
当越来越多的人“睡觉难”时,“助眠经济”就开始发力,越来越多的助眠产品受到追捧,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淘宝上的数据显示,宅家日夜颠倒、复工后报复性消费,最多时每天有40万人上淘宝搜索助眠产品。睡眠喷雾、保健枕头、蒸汽眼罩是淘宝年度最受欢迎的三大助眠神器。除了传统助眠产品,睡眠需求的爆发也带动了细分市场的崛起,诸如智能睡眠仪、抗菌防螨被、玻尿酸美颜枕等各种“黑科技”涌现。
京东数据也显示,随着人们健康睡眠的意识提升,助眠类商品的需求快速增长,近三年线上助眠类商家数量年均增长超65%,助眠类商品进一步丰富。
《报告》提到,面对睡眠问题,除了通过睡眠环境进行改善之外,网红助眠产品如褪黑素、睡眠耳塞、香薰眼罩等也成为人们当下的新选择。受访者中有67.4%的人曾经购买过网红产品,其中35.9%买过穿戴式设备(眼罩、手环、按摩仪等),28.2%买过养生足浴盆,28.1%买过助眠枕头(寝具),24.8%买过蒸汽眼罩。
记者在淘宝、京东网购平台输入“睡眠”“助眠”等关键词,搜索出了各类五花八门的产品,褪黑素、睡眠喷雾、睡眠仪、眼罩、隔音耳塞……价格从数十元至上千元不等。
其中,淘宝上的褪黑素,月销量最高达到4万以上,耳塞月销量最高的达到9万以上,睡眠蒸汽眼罩月销量达到15万以上。该平台一家隔音耳塞的客服介绍,近段时间他们推出了买一送一的活动,购买的人特别多,他们还赠送眼罩。
除了线上,实体店助眠产品的销量也不错。市中心某大型商场的店员刘女士介绍,夏季到来,他们的乳胶凉席销量不错,羽绒被、记忆枕的销量也一直很好。
“现在的人追求品质和健康睡眠,所以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刘女士说,以前大家选择软的枕头、席梦思、棉芯被,现在越来越多人来询问和购买上千元的羽绒被,数百元的记忆枕。“年轻人追求品质,老年人更多的是为了缓解颈椎、腰椎问题。”
万福广场内一家精品店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店内的助眠产品主要有薰衣草香薰和蒸汽眼罩,销量一直都挺不错。“蒸汽眼罩学生买得多,香薰一般是情侣或者家庭购买。”
做微商代购的林女士介绍,近期乳胶凉席、床垫、枕头都比较好卖,一套价格2000至3000元不等,前段时间就有一个小区的部分住户组团来买。
3、年轻人成消费主力
哪个年龄段最喜欢熬夜?京东数据显示,“90后”“80后”的睡眠问题比中老年人更为严重,年轻人因“作息时间不规律”和“睡眠时间不充足”而产生睡眠问题的比例更高。
《报告》中提到,纵观睡眠现状,以“00后”“95后”和“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睡眠问题越来越突出,69.3%的年轻人表示晚上23点以后才会睡觉,34.8%的年轻人半小时之内很难进入梦乡。此外,52.5%的年轻人贪恋“夜晚时光”,主动加入熬夜大军。
因此,年轻人成为了助眠产品,特别是网红助眠产品的消费主力。京东数据显示,“95后”用户助眠消费成交额增长最高,他们更多出于提高工作和生活状态的需求进行助眠消费。天猫数据显示,去年“双11”预售期间,在天猫国际购买进口助眠类商品的人同比增长174%,其中,“00后”增长达434%。
管女士介绍,她身边同年龄段的朋友中,不少人都买了助眠产品,她在朋友的推荐下,也购买了褪黑素和艾脐贴,花了300多元,母亲还买了一些中药给她助眠。“褪黑素感觉还是有用的,吃了以后会出现晕晕的感觉,睡得也会好一些。网上说艾脐贴有助眠功能,但我感觉心理作用更突出。”
“90后”的陈女士因为外部环境的声响有时候难以入眠。“睡眠质量下降了好多,以前喝了奶茶、咖啡也能随便睡,现在听到一点小动静就会睡不着,比如邻居说话、打牌,早上鸟叫等等。”她说,因为怕影响上班,近期自己专门上网买了一台2000多元的降噪耳机,开了以后外部一点声响都没有,但是有一个弊端,就是听不到闹钟响,所以需要握着手机感受震动。
4、想“睡好觉”有方法
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周医师看来,很多助眠产品的主要效果是改善睡眠环境,确实可能对睡眠有帮助,但是影响睡眠的原因有很多,购买助眠产品还是需要擦亮眼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她表示,要想拥有一个好的睡眠,需要在很多方面努力。首先是建立稳定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睡眠和觉醒时间,不要在周末或假日补睡,避免日间小睡。成年人的睡眠时间应该保持在7个小时左右,太短或太长都不好,午睡时间以30至60分钟为宜,而且午睡时间不能与晚上入睡时间间隔太近,否则容易因为“睡眠动力”小、困意不足而无法入睡。
创造一个有利睡眠的环境也很重要,睡眠时应该关灯,让市内温度适宜,并且排除影响睡眠的各种噪音。“在睡觉前注意放松,睡前不要看闹钟,但可以建立睡眠仪式,如每晚睡前做同一件事,建立睡眠信号连接,或者做睡前放松活动。”
此外,保持健康良好的饮食方式对睡眠也有一定的帮助。“保持适量规律运动也可以促进睡眠,以有氧运动为好。”周医师说。
记者林扬
新闻推荐
桂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消费提示:购买头盔时请注意识别“CCC”标识
本报讯(记者秦丽云通讯员刘晓)近日,随着公安部交管局下发通知,将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采购头盔成了很多市民...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