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漫步在平乐县青龙乡郡塘村散发着泥土芳香的乡间小路上,一阵快乐的歌声和笑声,伴随着轻快的鼓点伴奏,从一座有些年头的老房子里飘过来,循声而去,原来是一支民间乡村文艺队正在排演新节目。
“凤凰山”文艺队在当地小有名气,成立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全团共有演职人员20多人,年纪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只有10多岁,他们大都是兄弟叔侄、姑嫂婆媳关系,一些人甚至从10多岁就开始从事彩调和桂剧表演,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但是他们凭着对艺术的爱好和对表演的热情,让“凤凰山”文艺队走过了许多春秋。每逢农闲时节,他们就经常走村串巷为群众进行义务演出。最近几年,他们无偿演出了100多场,成为当地有口皆碑的民间文艺队。
文艺队的演出内容通常都是就地取材,根据身边人、身边事创作了众多反映农村生活、讴歌农村新变化的彩调和桂剧节目。其中,自编自演的彩调《特殊的彩礼》,真实的反映了农村收受彩礼的婚俗习惯,倡导人们打破传统,追求幸福生活。这部剧在当地农村广为流传,成为每次演出的保留节目,甚至两三岁的小孩,都能随口哼上几句台词。
平乐古称为昭州,是桂剧的发祥地之一,民俗风情独特,群众性文化娱乐多彩多姿,民间文艺队也比比皆是,这些活跃在村屯间的“泥腿子”文艺队,为展现农民的精神面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作出了贡献。
本报记者 何运斌 本报通讯员 陶彩忠 李秋平/摄影报道
平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