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在广西剧场门口与欧阳予倩校长(中间戴眼镜者)合影(前排左七为曾素华)。
?曾素华在《人面桃花》中饰崔护。
阮冲在《赵旺与荷珠》中饰赵旺。
曾素华在《三气周瑜》中饰周瑜。
□朱江勇
题记:1944年2月15日至5月19日在桂林举行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简称“西南剧展”),是中国抗战时期国统区——— 桂林抗战文化城声势浩大、盛况空前的具有政治、军事意义的文化大行动。此次剧展鼓舞了民心,振奋了气势,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美国戏剧家爱金生称:“如此宏大规模之戏剧盛会,有史以来,除了古罗马时曾经举行外,尚属罕见。”近日,笔者有幸采访到亲历“西南剧展”,参加桂剧《人面桃花》(欧阳予倩创编)演出的桂剧著名表演艺术家,现已86岁高龄,堪称桂剧“小生行大师”的曾素华老师。本文简要描述她的桂剧艺术生涯。
一、少年进艺校学戏,参加“西南剧展”演出
曾素华原名谷素华,后来随母亲姓曾,1930年生于桂林,父亲谷焕炎是当时有名的桂剧票友。由于家庭贫穷,年仅12岁的曾素华考入欧阳予倩在桂林办的广西戏剧学校(即广西戏剧改进会附设戏剧学校,或称桂剧学校)。
曾素华在广西戏剧改进会附设戏剧学校期间,不仅有刘万春、刘长春、何建章、肖仲达、贺炎、王盈秋、肖砚清、黄凤英等桂剧名艺人的教导,还有一名特聘京剧老师担任武功课,欧阳予倩校长则担任艺术理论课,还亲自给学生排练新编桂剧《人面桃花》。欧阳予倩在《关于旧剧改革》和《改革桂戏的步骤》等文章中提出了桂剧改革的一系列理论与主张并付诸实践,从理论到实践、从编剧到导演上从专业的角度对桂剧艺术进行探索。在桂剧改革中,欧阳予倩不仅重视桂剧的思想性,还尊重桂剧的艺术性。正如曾素华回忆道:“欧阳校长的桂剧改革除神、除鬼,低级趣味的东西不要,他的戏和外面的不一样。总体上讲,欧阳校长的桂剧改革是在原来桂剧的基础上改,如《人面桃花》是改唱腔和人物性格的表现,《木兰从军》是改音乐。”
1944年“西南剧展”期间,参演的桂剧剧目有《木兰从军》《人面桃花》《牛皮山》《李大打更》《女斩子》《献貂蝉》《失子成疯》和《秦皇吊孝》等,这些剧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中《木兰从军》和《人面桃花》(与《桃花扇》《渔夫恨》并称抗战桂剧舞台上的“四大名剧”)都是欧阳予倩的改编桂剧,前者作为剧展的开场戏,于1944年2月16日在国民大戏院演出。年仅14岁的曾素华则参加了《人面桃花》的演出,在剧中饰演书童这一角色。1944年5月30日《力报》刊载陈志良《人面桃花——— 旧剧新话》一文,文中有作者看参展桂剧《人面桃花》与平戏《人面桃花》比较的感想:“桂戏与平戏相比,桂戏中间又多了几种舞姿,几种优美的身段,几个雅俗共赏的动作。末后杜宜春还阳时,又增加了八个仙女的歌舞,更为生动热闹。所以桂戏《人面桃花》实比平戏高明得多,这是后来居上的成功杰作,也是欧阳先生新桂戏中最佳的演出。”可见,欧阳予倩改编桂剧《人面桃花》在当时的影响。
在后来的艺术生涯里,曾素华在《人面桃花》中多次饰演主角崔护。此外,“西南剧展”期间,曾素华还在老体育场演出桂剧传统折子戏《刘高抢亲》(饰刘高),参加桂剧实验剧团跑龙套,为抗日宣传活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曾素华在戏校老师们的指导下,先后排演了《刘高抢亲》(饰刘高)、《草桥二关》(饰王洪)、《武松打店》(饰武松)、《马武夺元》(饰岑朋)等桂剧传统戏,为日后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抗战后再学艺,舞台上初露锋芒
1944年秋日本侵占桂林,此时戏校早已解散,曾素华跟着母亲、弟弟在潮田、大圩一带躲日本。曾素华回忆起躲日本时仍然心有余悸:有一次日本兵到大圩去抢粮,征用了她住的那条船(因害怕日本兵,不敢住岸上)。和日本兵同坐一条船,小小年纪的她吓得胆战心惊。还有一次,曾素华和母亲、弟弟在路上碰到两个日本兵,日本兵抢了他们的包袱。发现包袱里没有值钱的东西,日本兵就拿了包袱里曾素华母亲的一条裤子,罩在她母亲的头上,然后哈哈大笑离开。
在逃难过程中,曾素华在草坪遇到桂剧界有名的“压旦”爷爷(即林秀甫,著名桂剧旦行艺人)。此时的“压旦”住在一个破庙里,穿着一双草鞋,讨饭度日。曾素华说,可恨的日本鬼子烧毁我们的家园,残杀我们的同胞,活着的人们则四处逃难。
1945年,曾素华拜桂剧著名小生秦志精(艺名露凝香)为师,学习《黄鹤楼》《白门擒布》《抢伞》《金龙探监》《拦江救主》《三气周瑜》等传统戏,主攻小生行。有一次演《黄鹤楼》,师傅秦志精饰赵云,让曾素华饰周瑜。一开始她不敢演,在师傅再三鼓励下才上场,结果效果很好。曾素华在舞台上逐渐成长起来,《黄鹤楼》(饰周瑜)和饰演同一角色的《三气周瑜》也成为她日后的拿手好戏。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桂剧舞台上初露锋芒的曾素华,以《刘高抢亲》《草桥二关》《白门楼》《抢伞《人面桃花》等戏出名。
1949年,曾素华在桂林群众戏院演戏。该戏院还有桂剧著名艺人尹羲(小金凤)、谢玉君、刘万春、杜木生、蒋惠芳等。
三、赴湖南、湖北演出,伉俪共谱桂剧篇章
1950年,曾素华离开师傅秦志精,到湖南衡阳市国华祁剧团演出,她在国华祁剧团的演出以武戏《草桥二关》(饰王洪)一炮打响。祁剧桂剧实为一家,欧阳予倩在《后台人语》(之三)说:“桂戏,本来是湘的戏,就是祁阳戏。”因此从源流上讲,桂剧自祁剧传入说比较可靠,祁剧桂剧可以同台演出也是大多数艺人承认的事实。
1951年,桂剧名艺人苏飞麟在衡阳成立明星桂剧团并任团长,曾素华作为主要演员加入。该团阵容强大,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齐全,常演的剧目有《三气周瑜》《黄鹤楼》《草桥关》《人面桃花》《木兰从军》《桃花扇》《柴房别》《珍珠塔》《打金枝》《闹龙宫》《百花赠剑》《打猎回书》(移植湘戏)、《世隆抢伞》,以及连台戏《火烧红莲寺》《三姐下凡》《白蛇传》等,曾素华在很多剧目里担任主要演员。
明星桂剧团相继在衡阳、益阳、湘潭、长沙、株洲、黄石、武汉等地演出三年多时间,受到湖南、湖北观众的热烈欢迎。曾素华回忆说:“当时演员的积极性很高,演员们自己在街上敲锣打鼓做宣传,自己印发戏单,什么戏,谁主演,都在戏单上有。观众的积极性也很高,我们通常一天演出三场戏,有时候演员还在休息,观众就买票进了戏院。”今天我们从桂剧艺术传播与发展来看,明星桂剧团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在湖南演出期间,曾素华艺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她还有一个重大的收获是找到人生情感的归宿,1954年,曾素华和明星桂剧团演员阮冲(1930—1999)在株洲结婚。日后阮冲也成为桂剧著名表演艺术家,担任过桂林市桂剧团团长。1941年,阮冲入仙乐科班学习桂剧表演,专攻丑行,得到著名桂剧演员刘万春(艺名“七岁红”)的悉心传授,入科后仅三个月就登台演出《包公斩勉》(饰包勉)、《背娃进府》(饰李金)、《四九问路》(饰四九)、《打桃赴会》(饰邱瑞)、《拦马过关》(饰焦光普)等剧目。1951年,阮冲在平乐县桂剧团演出现代戏《刘胡兰》《九件衣》《白毛女》等,在《白毛女》中饰黄世仁这一角色,受到广大观众的赞扬。
阮冲在科班学艺时还得到京剧演员张老师(任武功教师)的指导。因此他青年时代文武戏都演,但以跨行演武生为主,如饰演武松(《夜奔梁山》《武松打店》《打狮子楼》)、燕青(《排寨打雷》),还学演《三岔口》《四杰村》等京剧武戏。阮冲的猴戏如《闹龙宫》《闹天宫》《十八罗汉斗悟空》尤其精彩。1954年,他在长沙黄金大戏院演出《十八罗汉斗悟空》,连演17场,深受观众的欢迎。此外,阮冲在传统戏《三命案》中饰演的邓炳如性格鲜明,表演细腻传神,他的很多戏像《赵旺与荷珠》(饰赵旺)、《济公案》(饰济公)、《花王之女》(饰花王)等都久演不衰。
20世纪60年代以后,阮冲以演文戏为主,如现代戏《沙家浜》(饰刁德一)、《海港》(饰钱守维)、《杜鹃山》(饰温其九)、《杨开慧》(饰李处长)等,特别是塑造了刁德一和温其九两个人物,深受同行和观众好评。1986年,阮冲在现代戏《菜园子招亲》中饰演夏局长,参加广西第二届剧展时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扬。
我们不应该忘记,精彩纷呈的桂剧舞台上有曾素华和阮冲这对伉俪艺术家,他们如同明净的夜空中两颗闪耀的星星在舞台上闪耀着。
四、培养接班人,关注桂剧的发展
曾素华热爱桂剧艺术,1955年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届戏曲观摩汇演,在《鱼腹山》中饰演李过,获优秀演员奖。1960年,曾素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广西分会。“文革”期间,曾素华参加过《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革命样板戏的演出。由于受到“文革”的冲击,1969年曾素华被调到百货公司当营业员,之后还做过服装加工厂的车衣工、电影院的服务员。“文革”结束后,桂剧艺术迎来了新的春天。1981年,曾素华到桂林戏曲学校担任小生行主教教师,在教学中她非常投入,唱、念、做、打一丝不苟,为桂剧培养了不少新人。
1986年在桂林戏曲学校退休后,曾素华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艺术生涯,她先后接受过广东、广西等地多家报纸和电视台的采访,参加各种团体演出桂剧,如参加退休桂剧艺人阳桂峰任团长的业余剧团,为宣传和发扬桂剧贡献自己的光和热。2007年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曲)传承展演中,近80岁的曾素华招收了张浩、邓斐、唐国文三个徒弟,她希望将桂剧艺术传承下去。在曾素华老师的指导下,张浩主演的桂剧传统戏《董洪跌牢》荣获2010年广西第五届青年戏曲大赛一等奖。
谈到当前桂剧的现状,曾素华这位饱经风霜的桂剧老艺术家痛心疾首地说:“以前桂剧是很辉煌的,名家很多,演出了很多水平高、很有教育意义的戏,得到过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很多地方剧团都来学习桂剧的经验。但是现在,桂剧大多数传统戏都没有办法传承下来,令人担忧!”
的确,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桂剧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即使是在桂林的市民群众中也变得陌生。笔者曾经提过,桂剧是代表着桂林城市文化的“根与魂”,应该有更多人像曾素华这样赤忱的老艺术家那样,共同关注桂剧的传承与发展。
本版图片由曾素华提供
新闻推荐
▲人们走进平乐县平乐镇珠子洲村口,会惊奇地发现熊大...
平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