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全州新闻 > 正文

想回老家扫墓

来源:桂林晚报 2018-04-01 11:30   https://www.yybnet.net/

想回老家扫墓dlrb  2018年04月01日 星期日 首页上一期  下一期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版面概览 放大 缩小 默认

想回老家扫墓

 

颜色越鲜艳的“青”,越能表达对亡者的重视。(通讯员杨武供图)

在2018仲春与暮春之交,又迎来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 清明节。

这个在中国民间传承了二千五百多年的节日,也是国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千百年来,人们在这个时间,用自己的方式祭奠亡人,逐渐形成了各式各样并极具地域特色的祭祀礼仪和风俗。而在有着悠久文化历史又多民族聚居的桂林,在祭奠习惯上,也有着丰富的民俗和特色。

实际上,也正因为清明节不同地域的祭祀特色,使得这个节于人们的意义与别的节日格外不同,是春节之外,另一个能让家人族人不辞辛苦不远万里,乐意赶回老家来团聚的一个日子。

想回老家扫墓,其实更多表达的是人们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乡愁和亲情。

野餐加赶鸟仔 清明正是闹热时

草长莺飞三月天,清明节也正是在这万物生长的日子里到来。

在千百年来传承的祭祀习惯中,大多数的家庭都会在这一段时间与家人一起,携带扫墓必备的祭品去祭奠亡者。亡者的坟墓一般选址在青山绿水间,所以全家得以在这样的一个好时光里出行,虽然目的是寄托对亡者的哀思,但却也绝对不是一件太凄苦的事。故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为踏青节,对于家人们来说,这也是一个集体春游的日子。

在桂北的恭城地区,一些家族把踏青的活动进行了延伸。

“在瑶族的传统中,给先人清扫完坟墓供上祭品,子孙于墓前向祖先肃立致礼,最后要在坟上插一根棍子夹纸钱,表示已经祭扫过,到这还不算完成全部礼仪,家人或族人聚餐才是扫墓的最后程序。”恭城瑶学会会长莫纪德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西岭乡,也有一些家族保留了这样的习惯。“祖坟离家近可以回家聚餐,如果离家远,人们祭祀前就准备好炊具,在野地里做饭,相当于一次集体野炊,表达与先人同餐的意思,聚餐时还要邀请附近哪怕路过的放牛童一起入席,或者把粽叶粑粑分发给他们吃。”

邀请附近的放牛童一起吃饭,其实也是瑶乡祭扫中踏青赶鸟的习俗使然。因为放牛娃经常在山上,所以瑶人们认为他们能够在平时也帮助照顾到先人坟墓,不让飞来的小鸟吃掉供奉的祭品。虽然现在大部分的地区已经很少有放牛娃了,不过恭城瑶乡还是将礼待“放牛娃”的习俗保留了下来。清明这一天,踏青的儿童们也会成群结队地跟着大人们上山,漫山遍野都是他们“赶鸟仔”的呼喊声,给清明扫墓增添了不少热闹和生气。

祭品选取也有特殊意义

在祭祀过程中,供奉的祭品往往是比较重要的部分,显现出来的也是家人的满满诚意。在一些地方,祭品在祭祀中也有一些特殊的仪式,包含的也是不同的文化传承。

在全州县,人们在祭祀的时候,祭品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一只公鸡。与一般的供奉熟食不同,在祭扫中公鸡还承担着完成仪式的作用。

“在祭拜之前,需要先把一些钱纸之类的祭品一一摆放到墓前,再将公鸡放血。先是把血洒到钱纸上,然后再洒一些到墓碑上,最后绕墓一周,做完这些后,才会正式开始祭拜。”全州县城的唐云告诉记者。

这样的公鸡祭祀其实在桂林的恭城、兴安等地都有,仪式步骤大体相同,严格说来,这或许与壮族的公鸡崇拜文化相融合有关。在壮族文化中,公鸡是重要的通灵载体,是带领魂魄到达阴间的领路人,也是灵魂的守护者。

“所以在祭祀中,人们先以公鸡祭拜,认为这样才能够与先人更好地沟通,把自己的怀念之情告诉先人。”莫纪德说。

而在资源的车田苗族乡和河口瑶族乡一带,那里的人们到现在还坚持自己手工制作供奉祭品的习惯,俗称“打纸花”。

“打的纸花其实就是挂青‘青\’,把16开的纸对半折好,然后用传统的钱锉把纸像铜钱一样一串串打好,再打上钱眼用棕叶穿起来,挂在竹子上。”资源县车田苗族乡的刘宗秋说,当地讲究正清明,也就是在清明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传出打纸花的“嗒嗒”声。“供奉的数量会有一些区分,对新故的老人供奉多一些,要六树到八树,再上一辈或者旁系的先人就少一些。一般家庭清明时都要打好四十多树纸花,数量越多、色彩越鲜艳的‘青\’,越能体现对亡者的重视。”

合族祭祀彰显文化传承

千百年的祭祀文化传承加上家族的发展壮大,桂林不少地方也有了合族祭祀,这样的合族祭祀发展出各自不同的特色,不变的则是其中强烈的仪式感。

每到清明时节,平乐县陶氏家族的合族祭祀就要忙活起来。这个从宋朝开始扎根在平乐的大家族,仍保留着千百年来的合族祭祀的传统,整个仪式也有着严格的规范。

“祭祀的规模非常大,到了这一天,陶氏族人都要回来,整个祭奠延续了中原祭祖时候的风俗。”陶氏族人陶彩忠告诉记者。在陶氏族人奉祭仪式上,一共有十三个章程,主祭、陪祭者就位后,从打鼓、奏乐、参祭者三叩首的升、平、升、跪,到三上香的步骤都有顺序,此外,祭祀还会有一段念祭文的章程,祭文主要表达的是祭奠先灵,发扬家族精神的主旨。

而在龙胜,清明节前侗族人会迎来一个全族祭祀的大节日——— 祭萨节。这是侗族母系氏族文化的遗存,参加祭祀的人不分姓氏、不分家族,男男女女都能参加。除了载歌载舞,祭萨节祭祀上也有讲究。祭品分为生祭和熟祭,天刚刚亮的时候,在祭坛上用活猪先祭祀一番后,再摆上熟的祭品。

“节日上团聚的欢乐气氛也会延续到清明,就是分家庭或者姓氏去祭祀了。”龙胜乐江乡宝赠村黄钟警说。

合族祭祀其实正是对家族传承与文化的自信表现。“桂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合族祭祀从明代的靖江王开始,他们都是统一祭拜的,在清明这一天,朱氏家族的人一定要在规定的时辰赶到王陵的三天门,从第二代靖江王开始祭拜。”桂林民俗专家周开保说,“在清明节纪念先祖,更多的还是对家风传承的文化内涵,加强对自身文化的归属感。”

记忆与印象中的温暖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清明节更像是一个肃穆又哀伤的节日。其实,经过千百年传承的清明节,人们过节时更多表达的是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新生的喜悦,而这样的文化内涵,就蕴含在一个又一个传承下来的清明习俗中。

“瑶族这边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叫做‘泼水饭\’,就是在祭扫完到晚上的时候,要从锅里舀出头一碗米饭来,并在里面洒上一些酒,然后泼在屋外的地上。这是给那些无人祭拜的亡者供奉的,表示还有人记得他们。”莫纪德说。

这种关照无人祭祀的亡者的习俗在各地都有,不过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在一些农村地区,自家祭拜的主墓旁如果有无人祭扫的坟墓,也是要插上一些香火、燃上一些纸钱以示关照。

在侗族的祭萨节,“抢火种”是一个保留节目。祭祀时会燃起熊熊篝火,待祭奠结束后,族人们会抢着将篝火的火种带回家中,这一行为也正是象征着生命的生生不息。

总之,清明从来都是一个哀而不伤的日子,自古以来,祭祀扫墓都只是这个节日的一部分,而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插柳条等活动的加入,让人们更多在清明时与家人一起共同感受春的喜悦。拨开一些民间习俗“迷信”的外壳,清明节所折射出来的,是人们对死亡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所以,清明节快到了,大家都想回老家扫墓去。

记者吴思思

新闻推荐

第二届桂林国际茶花节开幕600多个品种茶花全州怒放迎客

游客在茶花谷中赏花踏春。记者唐艳兰摄本报讯(记者秦丽云通讯员唐宏)“东园三日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惟有小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诗人陆游的一首古诗,让人们对茶花“偏耐久”的品性格外...

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想回老家扫墓)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