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南渠蒋俊摄
湘江战役纪念馆
三米驿站灵渠人家讨媳妇表演,游客驻足观看雷俊忠摄
乐满地一角
秦始皇铜像广场夜景蒋俊摄
高尚镇首届狮王争霸赛暨南乡美食节
源江首届风车文化节
“桂北老家”银杏树下,游客在拍照
猫儿山雷俊忠摄
坐拥“五岭之冠,华南之巅”华南第一峰的猫儿山,湘江之源白石、花海乡村高尚、银杏之乡漠川、风车之都兴安镇等特色景观,还有湘江战役纪念公园、界首红军堂、红军街、华江红军标语楼等27处红军长征遗址遗存,更有琅鼓舞、贺郎歌、瑶族原始祈福师公舞、祭春礼、瑶家特技表演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兴安,中原文化和岭南百越文化的交汇之地,有汉、壮、瑶、侗、苗、满等17个民族文化交织荟萃,山水优美,文化丰富,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多元的兴安!
依托旅游资源沃土,兴安形成了历史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四种特色文化旅游,和“桂北老家”乡村休闲旅游带,“灵渠人家”历史文化旅游带,“漓江之源”生态度假旅游带及“红色湘江”红色旅游带的“四大经典旅游线路”,获得“广西十大休闲旅游目的地”、“‘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等荣誉称号,并在2016年2月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
所谓全域旅游,比较通行的解释是:“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兴安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正朝着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奋力前进,兴安旅游即将向到访的游客揭开新的篇章。
“桂北老家”,古村落与银杏林交相辉映
兴安的漠川榜上古村、白石秦家大院在这个秋天名声大噪,因为蕴涵着地方特色文化的古建筑与大片银杏林的相互辉映,在11月整个村落变成“金色海洋”,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周边城市的游客前往观赏“扫黄”。
这些是兴安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对本地特色民俗文化景观进行深度挖掘。通过挖掘特色桂北民俗风情和具体实施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风貌改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兴安将民俗文化与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结合起来。
在全县200多公里的旅游休闲绿道网络等慢行系统的连接下,除了白石秦家大院、漠川榜上古村外,到兴安游玩的游客还可以欣赏高尚山湾、江村、南源鱼庄、漓源瀑布等“桂北老家”特色景观,感受四季有景、四季可赏花、四季尝鲜果的乡村文化休闲旅游。
“灵渠人家”,感受历史与文化交织的厚重
灵渠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游客到兴安游览的重要景点。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在灵渠,你可以漫步于人工运河边,或寻一艘小船在人工运河上游览,探寻当年运河的建造过程与意义,也感受着历史的变迁。
除了现有景观,兴安加强灵渠保护修缮、灵渠文化研究保护展陈中心、灵渠公园及水街改造提升、灵渠恢复通航、灵渠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古灵渠保护与湘漓连通可持续发展、北街里提升改造、(溶江)秦汉遗址公园等八大项目的建设工作。同时,县社科联、县志办、图书馆等部门将深入挖掘灵渠沿岸陡军文化、屯田文化、耕读文化等,形成兴安乡土历史题材文献,丰富灵渠历史文化旅游内容。
今后,游客们到灵渠游览,将体验到一个以滨江公园、财神庙和北街里历史文化街区、魁星楼和白云驿历史人文景观区、灵渠古城、灵渠博物馆、双女井溪改造、灵渠大型实景演出、灵渠国宾馆、灵渠之畔打鱼村生态文化村落等九大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面积近2平方公里的兴安历史文化旅游核心区。
“漓江之源”,以猫儿山为代表的生态度假旅游带
作为华南第一峰,猫儿山是兴安的热门旅游景点。猫儿山是高山风景地,有112种珍稀动物,1436种野生植物,其中杜鹃花达36种。丰富的物种,还有高耸的地势,让猫儿山四季各有特色,春天赏花,夏天避暑,秋天登高,冬天赏雪。登山徒步,到猫儿山看日出和云海也是一大美景。
经过不断的建设,猫儿山景区的道路交通、住宿等基础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还新增汽车营地、卡丁车赛道等设施,通用航空机场一期建设已完成并试运营。今后,到猫儿山游览的游客可以搭乘观光飞机游览,感受自然之美。2017年11月,猫儿山景区成功通过了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评定验收。
“红色湘江”,红色文化旅游正在崛起
历史不应被遗忘,而红色旅游正是让人们铭记历史的最佳途径之一。兴安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时在兴安遗留下了大量的红色遗址遗存和民间传说、故事以及宝贵的革命精神财富。在国家旅游局推出的8条红色旅游精品专题线路中,兴安独占两条。
在深掘红色文化中,兴安打造了以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纪念公园为主线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升级版,树立起兴安“突围之旅”和“转折之旅”这两个红色旅游品牌。经过进一步整改扩建,游客们可以游览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纪念公园、老山界红色文化生态旅游、界首湘江战役微缩景观园、清石园、英名廊、闽西烈士纪念台等景观,通过湘江战役纪念馆的展览,感受和传承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
“农+旅”“旅游+”,旅游发展新模式拓宽游玩边界
除了现有旅游资源,兴安的“全域旅游”也在着重深度挖掘和探索多样化旅游模式。“旅游+”精品旅游线路就是模式之一,如“旅游+运动”模式,即以华南最大风电基地为代表的摩天岭大峡谷精品徒步线路。在深度挖掘建设后,将改变从前游客只能自发探索的情况,改善缺乏基础设施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状况。
“农+旅”的基地化融合区也是兴安旅游新模式之一。灵渠葡萄产业(核心)示范区和红色湘江蜜柑产业(核心)示范区荣获全区首批五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荣誉。2016年末至2017年初,兴安打造了12.5万亩的红花草和油菜花观赏农业,引导高尚镇江村村民流转土地近500亩,打造集花卉种植、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园。此外,以湘漓镇老屋场水上景观为中心,在周边打造10多亩的格桑花观赏基地等,形成了“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复合型的兴安镇源江风车生态高山乡村旅游区等。现在到兴安,除了观赏美景,到马头山庄的草莓、蓝莓园,溶江的葡萄园采摘,漠川的猕猴桃、提子园采摘也是不错的选择。
全域旅游夯实的基础,让游客感受更美的风景
为了让到兴安游玩的游客能得到更好的游玩体验,也为了让旅游产业更进一步,在“全域旅游”的概念下,兴安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兴安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领导小组,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乡镇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从组织机制、政策保障、资金保障这三方面为推进旅游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大力加强兴安旅游建设,目前成绩斐然。
常去兴安玩的人可能已经发现,去往景区的道路路况、旅游标识标牌越来越通畅、整洁明确,景点内的古建筑得到了有效的维护,还新增了一些文化特色项目,新建了几个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旅游停车场等项目,兴安至南宁还有“灵渠号”动车专列……这些都是兴安以巩固提升“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切入点,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配套功能而做出的努力。
融合创新,兴安全域旅游大有可为
经过不断的努力,兴安旅游产业的变化已经十分明显,但是在全域旅游上,兴安仍大有可为。
在营销推广上,“走出去”促销,参加外地展会,提升兴安旅游形象;“请进来”宣传,请相关的媒体对兴安民俗文化、风景等进行拍摄推介,推广兴安旅游。利用节庆做特色活动,助推全域旅游发展也十分重要。此外,还要将旅游与扶贫结合,通过指导开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业务培训,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形成旅游与扶贫双赢局面。
以后,兴安将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创意融合,加强地方特色的精品演艺活动和具有震撼力的演出的开发,改善有文化没演艺这个短板。同时,全力推进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如摩天岭风力发电观光旅游项目等,并实施“六化”工程,即“全域景区化、景区特色化、镇村景点化、配套景观化、景区要素完备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在基础设施、行业管理、产品体系、全域布局等方面下功夫,让旅游产品上档次,把兴安县打造成处处是景点、全城是景观、满眼是风景的自驾自助旅游优秀目的地。(莫懋琳)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兴安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的意见>的通知》《中共桂林市委员会巡察工作规划(2016—2020年)》等有关要求,桂林市委定于2017...
兴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