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兴安新闻 > 正文

灵渠陡军村落寻踪“伟人”季华甫

来源:桂林晚报 2018-08-27 13:25   https://www.yybnet.net/

许鼎华为季华甫撰墓道碑文,第一句就称他为“邑之伟人”。

东村喜字窗。

■杨迪忠/文阳著文/摄

东村距离兴安县城约4公里,位于灵渠旁,隶属兴安县兴安镇三桂村委,是2017年公布的广西第三批传统村落,也是纳入兴安镇乡村旅游景区打造和灵渠申遗周边环境整治项目重点村落之一。该村现有季、陈两姓,早年按季家、陈家姓氏分为2个生产队沿袭至今,共计65户人家,300多人,以季姓为主,陈姓只有几十人。原先还有杨姓人家,后来全部迁移他村。据东村季氏家谱及其开基祖公季登弟墓志碑载,大约在嘉庆年间(1796—1821),因为管理和守护村周边的灵渠几个陡门,季从善的第十一代裔孙季登弟从兴安县季家屋场村迁居东村。季登弟为季春光之孙,季国珍之子,曾乡谥“正直”。自登弟始,东村季氏繁衍至今,已经9代。

东村天坑引人注目

东村朝向为坐东朝西,村落则背倚自南而北耸立的船山,因位于灵渠东岸,故名东村。此地是古代兴安县南下广西省府桂林府的要道之一,千年灵渠从村前流过,最早的湘桂铁路和桂黄公路直通村前。故此,东村的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两路交通便利。据村里老人介绍,村里原有河塔、庙宇,古道上还立有夹石10余对。可惜,这些古迹大多已经毁坏无存,只有遗迹可寻。我们来到村口,只见灵渠从村前蜿蜒流过,有东村桥横跨其上。东村桥又名侍郎桥,据乾隆五年《兴安县志》记载,此桥是北宋兴安第一个进士、刑部侍郎唐则所建,清代康熙丁丑年僧弥恨募资重修。据村老说,这桥还叫心愿桥,桥上原有一亭,是村里大户人家季华甫捐款修建的,这桥的石柱等几十年前被拆除,拿去修建村委礼堂了,现在去村委还看得见这些条石。

进到村里,我们看见了数十座古民居,青砖黛瓦,几进几出,高大气派,马头墙,人字坡屋顶,门头多有砖饰图案,吉祥文字;屋内木架结构,雕梁画栋,木刻窗花,天井透亮,四水归堂。有古井一方,白石圈砌,深邃莫测,保存完好。数条青石板巷道,宽大的钉子路面杨楼坪等尚存。有一方古碑倒立墙角,四面刻有关于五百堰禁止毒鱼等内容文字的清代碑,颇有研究价值。这是古代保护灵渠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文物资料。

在看过古夹石,古桥,古陡,古庙塔遗迹后,我们不顾炎热,披荆斩棘,又爬上了村后的船山,看了天坑。船山自南向北耸立,山体如船。船的顶上依次排列有三个天坑,每个天坑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很深。据村老说,这坑就是船山的船舱。东村开发旅游,这天坑当会引人注目。

季氏一家人才辈出

我们专程去看了季家五座古墓。古墓碑给我们的信息非常丰富而有价值,新的发现不时引起我们的惊喜和震惊!东村,原来是清代末期兴安一个声名显赫的村子。作为灵渠陡军的后裔,他们承袭先祖季从善的使命,沿灵渠择畔而居,履行守陡护陡的职责,从明代初期到清代末年,季氏依靠守陡屯田,亦文亦武,耕读习武两不误,人才辈出,家富官达,成为兴安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季家与兴安的其他大户人家多为世交,或为姻亲,或为挚友,如王国梁、吴兆梅、彭榕、许鼎华、唐逢恩、唐逢泰、李慎修等,都是兴安清末民初颇有声望的名流。如此多的兴安名士曾经与东村结有渊源,这让我们惊诧不已。

在东村季氏子孙中,有较大影响的当属季华甫。这季华甫是何许人也?据季永生介绍,华甫公是他高祖父,季登弟之子,官至正四品。我们来到了季华甫先生的墓地,拜谒这位一生行善的贤者。其石圈大墓还在,但是已遭多次盗挖,部分墓葬已经被毁坏。其墓道两边原有高大的石牌坊、石狮子等,现在已经无存。墓碑两边石刻上镌有“乐善好施”四个大字,字体浑厚硕大,现在也已破损。“好施”碑已被砸烂成碎片,字迹隐约可见;幸运的是“乐善”碑虽破损而二字犹存,无声地昭示着墓主生前的善行。同时,盗墓行为又让我们无比痛心与愤恨。

东村季华甫之所以称得上有影响的人物,是有其原因的。据现有资料,我们尚不知他生于何时,卒于何年,因为其墓碑已被人为破坏,我们暂时无从考究。但据其他碑文记载,他大概卒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季公华甫是清代的道员,官衔为正四品,或者更高。他的曾祖是季春光,祖父是季国珍,父亲是季登弟,都被朝廷诰封为资政大夫,依制,属正二品衔;曾祖妣张氏、祖妣陈刘氏、母妣蒋氏,皆诰封为二品夫人。一家三代受如此皇恩,都是因为他位显功高。他有三兄弟,他是老三。其长兄占超,优增生,敕授文林郎(正七品)、貤赠武略骑尉(正六品);二兄占益,榜名祜昌,例贡生,候选同知。堂兄弟13人,多为明经进士、太学生、郡庠生、邑庠生等。其有四个侄儿已经有出息,宏修为优增生,候选教谕;宏庥是国学生,候选巡检;宏优(榜名邦基)为光绪甲午科武举人,即补千总;宏佑(榜名邦桢),光绪壬寅年补行庚子、辛丑两科举人,拣选知县。

季华甫行义举被称“伟人”

为什么季华甫被誉为兴安县的“伟人”和“善人”呢?这与两个人有着密切关系,一个是兴安县清末废除科举考试前最后一名举人彭榕,另一个是许鼎华。据彭氏家谱载,彭榕(1879—1940)乃今严关镇六口岩村彭良济之子。民国初年,曾任广西法政学校校长,后脱离政界,回家乡做过中医,自办经馆教学。彭榕在青年时代就对季华甫十分仰慕,耳濡目染季先生花费重金为邑人设立义渡,修建茶亭,造桥修路,给贫穷人家送医送药,给无钱买棺材的穷苦人送棺材帮安葬等等善行义举,殊为感佩。在彭榕看来,季华甫先生的乐善好施,是造福于人民和社会的,是在实践社会主义,这与人们为积善修阴德向寺庙捐钱是有本质差别的。

许鼎华也对季华甫称道有加,他在1912年10月21日为季华甫先生撰写的墓道碑文里赞道:“华甫先生,邑之伟人也。”对季公以“伟人”相称,盖始于此。许鼎华少时曾经追随季华甫,对他“立心行事”比较熟悉。碑文有记:“先生受性慷慨,于慈善事务无所不为,凡所力任,必有于公,弗私于己,虽消耗钜资无不措意。”同时,他还记载了季先生三件事情:一是兴安县溶江镇前面横亘着一条大河,即大溶江,是行旅必经之处,虽然过去有渡船渡济行人,但是,渡夫没有工薪保障,只好向行人索取工钱。季先生有感于此,便另造了两只渡船,并捐田若干亩作为渡夫的工食保障,使渡夫“无取过客分文”。二是灵川县北鲢鱼卡是湘桂南北大通道,凡往来的行人都在这里歇脚。此处过往是有休息亭的,但是由于年久已经坍塌,每到雨天,行人便常常被雨淋湿。华甫得知,即捐资召工,独建一亭,名曰“茶亭”,并于亭内设茶以解行人之渴。第三件事情就是捐款倡建兴安小学堂。当时,兴安民智未开,季华甫即捐数百金倡导创办小学堂,后带动了许多人踊跃捐款,从而促成了小学堂的建立。其他建桥修路等善举,则不一而足。故称之为“邑之伟人”。当属实至名归。因为这在封建社会的清代末年,一个四品官员能具有如此的思想和行为,且积极践行20年,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而季华甫作为陡军后裔,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扎根灵渠之畔,用行动书写别样的历史,是应当值得称道的。

东村的旅游开发规划和乡村振兴计划正在设计当中。如果季华甫等人的墓葬和故居能够列入修缮项目工程,并加大保护力度,同时,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和历史人物故事,让古代优秀文化和优秀人物的思想品德与人文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则善莫大焉。

新闻推荐

都江堰、灵渠等4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已达17处,是拥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灌溉效益最突出、分布范围最广泛的国家

新京报讯(记者李玉坤)昨日,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正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于当地时...

兴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灵渠陡军村落寻踪“伟人”季华甫)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