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罗锦镇、堡里乡为重点,永福县展开万亩绿色富硒优质谷生产基地建设。通讯员黄春波摄
▲5月6日,永福县委书记蒋昌桂(前排右一)、县长王芳(前排左三)等人在古座屯现场研究该县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
通讯员吕粟华摄
▲袁隆平为永福三大富硒农产品题的字。通讯员邹龙摄
▲永福农民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开展特色养殖。通讯员莫琳摄
?永福山林放养土鸡受到市场青睐。通讯员夏冯斌摄
位于永福特色农业示范区中的罗锦镇古座屯被富硒砂糖桔包围着。通讯员 夏冯斌摄
▲种植硒砂糖桔已经成为永福群众致富的一门法宝。通讯员夏冯斌摄
永福香米和罗汉果荣获首批“中国名优硒产品”。通讯员 向海林摄
□本报记者文烨
通讯员夏冯斌 韦滨 莫琳 向海林 莫万芳
去年以来,永福县围绕县委“333621”工作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永福特色农业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永福农业发展升级版。2014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2亿元,增长5.18%;农民人均纯收入8775元,增长12.4%;今年上半年,该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15元,同比增长11%,预计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突破万元。
打造福寿富硒生态三品牌形成现代农业品牌效应
去年以来,永福县委提出“333621”工作思路(即坚持“新型工业重镇、现代农业强县、福寿养生家园”三大发展战略,打响“福寿、富硒、生态”三个品牌,实施“扩容、提质、增效”三大发展措施,抓好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六个一工程”,推进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两大倍增计划,最终达到全面建成“福寿养生家园”一个目标),出台《进一步推进永福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力促西红柿、蔬菜、桑蚕、糖料蔗等短期经济作物稳定发展,大力发展生猪为主的养殖业、创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的基础上,突出推进罗汉果、砂糖桔、优质谷三大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打造永福农业发展升级版,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显著、支撑有力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为了加快特色农产品发展,该县实施“六个一工程”,即建成一个全世界最大的罗汉果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建成一个全国最大的富硒砂糖桔生产基地;建成一个华南最大的绿色富硒优质谷生产基地;建成一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成一批现代农产品交易市场;培育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合作组织。力争从2015年起,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县罗汉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产果量达到5亿个以上;砂糖桔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产果量达到30万吨;绿色富硒优质谷生产面积达1万亩,产量达到0.4万吨。
该县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在龙江乡、百寿镇、堡里乡、广福乡等乡镇发展罗汉果种植,今年该县罗汉果种植达到4万亩;在全县发展砂糖桔20万亩;以罗锦镇、堡里乡为重点发展绿色富硒优质谷生产,到2017年建成万亩绿色富硒优质谷生产基地,今年该县已在罗锦镇崇山村一带建立3000亩优质谷核心示范区。
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该县自去年以来,已培育建立专业合作社245个,成员7830户,带动群众14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60%,成为全县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2014年以来,该县土地流转8.2万多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0%,大量的土地被应用于柑桔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其中有机蓝莓种植及产品深加工就流转1090亩,土地流转让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大大提升了土地使用效益,促进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该县大力推行富硒罗汉果、砂糖桔、优质谷标准化生产,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实施野生罗汉果种质资源保护,加快航天罗汉果品种选育、试验进程;加快推进罗汉果烘烤技术改造,推广低温脱水干燥技术,全面提升罗汉果烘烤质量和品质;推广应用砂糖桔“三避”栽培、控夏梢保果等新技术,筛选最适合永福种植的砂糖桔优良品种,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优质谷新品种引进、永福香米系列优质谷品种提纯复壮及良种繁育,为优质谷发展提供优良种源……
强势开展品牌宣传推介。该县以袁隆平院士为永福亲笔写下“永福——— 中国罗汉果之乡”“永福——— 富硒砂糖桔之乡”“永福香米富硒养生”三篇墨宝为契机,在全国省级以上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进行强势广告推介,在区内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沿线、城市大道、广场等场所制作大型宣传广告牌,提高永福罗汉果、富硒砂糖桔特别是罗汉果的知晓度与知名度,为永福打造现代农业强县赋予新的品牌效应。
重点发展三大农产品永福农民喜发富硒财
近日,记者来到永福县百寿镇朝阳村,但见青瓦白墙的小楼、清澈流淌的小溪水,还有大片的橘林,在山峦的衬托下,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村支书刘宏军高兴地说:“多亏了近年县里指导我们发展富硒砂糖桔,每亩收入在2万元左右。村里很多家庭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
永福县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出台奖励措施等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引种砂糖桔,通过“经纪人+商标+农户”的产业模式,大力发展富硒砂糖桔。永福县今年在罗锦林村、堡里罗田、永福镇大苏一带,创建一个砂糖桔种植连片3000亩以上、拓展辐射20000亩以上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园区,目前全县种植砂糖桔超过20万亩,使之成为永福富民增收的新产业。为进一步提升全县砂糖桔特色农业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2015-2017年,永福县重点在罗锦镇、三皇镇、永安乡、堡里乡、永福镇、广福乡六个乡镇发展种植砂糖桔,到2017年全县砂糖桔种植面积将达到30万亩。
围绕永福土壤含硒量是全国平均值的3.8倍这一优势,该县通过挖掘和引进,确定了发展罗汉果、富硒大米、富硒砂糖桔三大主导产品,着力把富硒优势转化为富民优势。
该县在堡里乡、永福镇等高富硒地区,通过政策、资金引导农户种植水稻,扶持大米加工企业培育自己的富硒大米品牌。目前,全县年销售富硒大米200吨,有机富硒大米售价达到每公斤60元以上。今年,罗锦镇发展太空有机水稻种植,水稻刚种下就被广东的厂商预订一空。富硒大米、有机大米已经成了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
永福是罗汉果的原产地,也是“中国罗汉果之乡”。该县在鼓励果农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加大对加工企业的扶持,并启动柴改电烘烤园及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富硒罗汉果加工、销售产业升级。目前全县年产罗汉果4亿个,收购价在1元左右,引进新工艺加工出来的“黄金果”,单个零售价在10元以上,产品供不应求。2015年全县罗汉果种植面积4万多亩。除此之外,该县还大力发展其他富硒农产品,如富硒鸡蛋、富硒百合、富硒花生等。
为提高富硒产品的增加值,永福县大力打造产品品牌。永福富硒香米和罗汉果入选首批30个“中国名优硒产品”,引起了诸多知名企业的关注。特别是该县罗汉果、砂糖桔、优质谷三大农业产业获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高度赞誉,袁隆平院士还为永福亲笔写下“永福——— 中国罗汉果之乡”“永福——— 富硒砂糖桔之乡”“永福香米富硒养生”。
工业理念谋划现代农业生态标准养殖凸显成效
走进苏桥镇上安源生猪养殖小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钢架结构的建筑,建筑的两端分别安装有风机和水帘,整齐清洁,仿佛现代化的工厂区。
但是,您错了,这些整齐划一的建筑其实是一栋栋现代化的猪舍。整个小区共23栋,建筑面积超2万平方米,年可出栏肉猪2.36万头,每头猪平均获利200多元,整个小区总利润达500万元。
永福县秉承“工业理念谋农业”的发展思路,以争创“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为突破口,建设“现代农业强县”。2014年,永福县生猪出栏27.1万头,同比增长20.7%,增幅全区第一;家禽出栏1316.3万羽,在国内家禽业价销低迷,存、出栏量普遍减少的情况下保持了平稳发展。永福现代养殖业的逆势超常规发展态势,展现出该县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澎湃动力,其一些指标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以前说起标准化养殖,罗锦镇养殖户李桂发一头雾水,如今谈起标准化养殖他就喜形于色:“我是按照温氏公司的标准化养殖场建场,采用风机水帘空调,室温保持在26度左右,养猪省钱、省事、省料,公司还保障我每头最低160元的利润,我一批出栏550头赚了9.8万多。”这种稳赚不赔的“公司+农户”标准化养殖已在永福县铺开,2014年底永福县有732户,其中合作养猪户157户,年出栏生猪10.3万头,占全县生猪出栏量的46.1%;养殖技术水平全面提升。据统计,合作养猪户的平均肉猪上市率和料肉比分别为95.03%和2.44,养殖水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合作养鸡户360户,出笼肉鸡853.2万羽,占全县肉鸡出笼量的78.9%;合作养鸭户215户,占全县标养鸭户的92.2%。
记者走进苏桥镇上安源生猪养殖小区,根本闻不到传统养殖场猪的那种味道,该小区已经成为桂林市生态养殖的典范。该县实行规模养殖场准入制度,新建养殖场“四不准三个要”,不准靠近公路边、不准靠近村屯边、不准靠近水库河流、不准建在规定不允许的区域,要配置好沼气池、化粪池、堆粪房等环保设施,同时要求企业对养殖过程全程监管,确保全县所有规模养殖场都实行高标准、高起点生态养殖。
永福县标准化养殖能取得如此硕果,关键在于该县“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金融机构支持、农户全程参与全面受益”的“政府+企业+金融+合作社+农户”的一条龙产业服务模式。该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畜牧业发展,在选址、租地、用电、税收、检疫等方面给予龙头企业全力支持,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做保证金,为农户做贷款抵押,帮助农户发展规模养殖。
多种形式壮大林下经济不砍树生态种养也致富
在永福,蒙胜平可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是永福县较早发展林下经济的带头人,如今已经组建了7个林下经济合作社,带领着500多位村民发展林下种植,发展草珊瑚、灵芝、油茶等经济作物3万亩。村民的林场变成了“聚宝林”,村民们既可以从种植管护中取得工资,又能够从种植利润中分成,可谓双丰收。
永福县2010年启动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后,加快了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使全县的林业产业发展从单纯的林木资源利用向林木、林地和景观资源综合利用转变,农民“不砍树就能致富”,达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双赢效果。2014年,永福县林下经济面积80.2万亩,产值7.08亿元,从事林下经济的农业人口18.5万人,成为广西响当当的林业经济大县。
如今,永福林业利用呈现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旅游三种形态综合发展的势态,形成了林-药、林-菌、林-菜、林下种苗培育等林下种植模式。现该县草珊瑚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金银花、肉桂、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林下种植3000多亩,罗汉果与杉树套种面积达2万多亩。林下养殖则以养殖本地土鸡、鸭、山猪、山羊和蜜蜂为主,林下规模养殖场(户)达2000多个,年产家畜15.1万头(只);家禽养殖场(户)1210个,年出笼家禽1150万羽。
森林人家和林下休闲游不断增加。目前该县开发的林下旅游项目有金钟山4A级景区、国际标准徒步线路、山地自行车骑行线路等。截至目前,永福县森林人家利用面积25万亩,产值2500万元;林下休闲游利用面积1万亩,产值8300万元。
企业当龙头下“订单”农民致富有了定心丸
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家庭规模经营,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是永福农业发展近年来呈现出来的一个突出特点。广福乡龙桥村的侯继生以“公司+农户”的模式经营着一个鸡场,鸡苗由公司免费提供,大约饲养75天就可长到3-4斤,再以5.6元/斤的价格卖给公司,一年3批下来,纯收入在5万元左右。“虽然累点,但风险低,收入稳定,还有时间做其他农活。”
农业龙头企业当龙头,承担市场风险,实行“订单式”生产,农民“接单”,按照企业需求种养,取得收入,成为在家上班的第一产业“产业工人”。
近年,永福县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推动农业走产业化道路。先后引入温氏养殖公司、罗锦蓝莓种植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百泓源罗汉果深加工、南京红太阳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大型项目进入永福,带动农业转型升级。该县充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发展壮大,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截至2014年底,该县已经有温氏养殖、中族中药、福寿米业、福寿养生茶叶等龙头企业50多家,带动了罗汉果、畜牧、优质稻、糖蔗等产业稳步增长,全县为龙头企业提供原料生产的农民超过10余万人。
如今,农业龙头企业已经成为该县农业发展领头人。去年以来,该县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尤其是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性,加快构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流通紧密相连的产业体系。通过引入南京红太阳集团等大型企业在永福设厂,有针对性地开发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确保生产出的农产品很好地做到了在县内消化。
今年以来,该县在永福镇建设罗汉果交易中心,分别在永福镇、百寿镇建设砂糖桔交易市场,提高产品集散能力。同时通过与中国农产品网、阿里巴巴、1号店等电商合作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新模式,促进农产品商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永福县积极整合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
永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永福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