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讯
在土地贫乏的情况下,大石山区人如何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生活”?巴马瑶族自治县所略乡弄神村青年人用实际行动证明:学好技术,动脑干活,功到自然成。
弄神村地处巴马西部,距离县城约30公里,属“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典型大石山村,现有12个自然屯492户2422人,耕地面积1232亩。全村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和在家发展种养殖业,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经济相对拮据。近年来,弄神村在县直联系点单位,以及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领导鼓励和引导下,掀起了“学技术、长本领、增收入”热潮。根据各人的长处和特点,有种养特长和有条件的劳动力在家建水柜,发展种植和养殖业,有其他技术的外出“捞”世界。如今全村基本户户建有家庭水柜,户户种有林木或果树,家家有养殖,户户有年轻人外出务工,形成“种养+劳务输出”的家庭劳作构成格局。目前,全村已种植杉木、松树、油茶林等1500多亩,仅去冬今春以来,在县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就种植了1100亩油茶林。飞练屯刘小农一户就种了50亩油茶,上平屯的蔡吉团一户则种了70亩;弄娥队有养羊经验的姚正团近年来发展山羊养殖,今年山羊存栏数已达80只,年纯收入数万元。他们都成了当地种养致富带头人。
据村委会副主任杨天操介绍,劳务输出是弄神村的一大重要收入来源,在全村492户农户中,就有超过800人外出务工,且依靠技术赢得了用工单位的赞赏,有的还在他乡成功创业。弄娥队杨胜发到广东东莞打拼已有12年,期间在学好技术的同时学会了管理,如今在东莞自立门户办起了小工厂,收入可观,还带动了家乡10多人到自己的工厂里做工。同时,杨胜发也在老家购置了房产,成为“打工族”里让人仰慕的领头人。
如今的弄神村,户户建有新住房,水泥路贯穿全村,还从云盘山上引来了清澈干净的山泉水,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村容村貌逐步得到改善。
(梁绍恩)
新闻推荐
巴马讯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课间操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落实每天活动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巴马瑶族自治县第二小学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举...
巴马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马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