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讯
近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那社乡党委、政府充分依托地处著名4A级景区——“水晶宫”的优势,围绕“命”河树立品牌,加强“命河”两岸的绿化和美化工作,通过种植油菜和水稻等绿色生态农作物,使“长命河”在不同时节展现不同的美丽风景,为旅游景区增色添彩的同时,也增加了群众的收入,特色生态产业取得明显成效并辐射到周边其他产业的发展。
今年1月至8月,全乡预计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3986万元,同比增长3.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同比增长11.1%;乡镇企业总产值300万元,同比增长6.8%;农民人均收入实现2278元,同比增长1.1%。
那社乡位于巴马县城西部,北邻凤山县,南接所略乡、东邻甲篆乡,西连局桑乡,距县城40公里,总面积173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多人,属土山丘陵地区,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境内有两条溪流,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有松杉、油茶、玉桂、八角等树种,是巴马县的“油茶之乡”。
近年来,随着“水晶宫”旅游景区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也让藏在“深闺”的那社被外界所关注。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该乡党委、政府围绕“命河”品牌,以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和特色旅游业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林业、茶油、火麻、糖蔗、龙骨花的种植和香猪养殖业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全乡新增种植茶油1600亩,八角1000亩,玉桂300亩,竹子200亩,完成火麻种植3550亩,糖蔗种植1850亩。在香猪养殖业上,该乡大力扶持香猪养大户,按照“公司+农户”规模化发展路子,不断鼓励群众养殖香猪,确保年养殖香猪1.2万头以上。同时加强与县直扶贫联系单位争取,于6月份向那勤、公爱两个村农户发放能繁母香猪80头,实行香猪开发扶贫工程,使香猪养殖业能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扩大了贫困村困难群众的受益面,确保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目前全乡能繁香猪母猪有3000多头,养殖大户有东烈村黄大勇等3户。
同时,该乡还向种植有八角的贫困村屯群众赠送化肥10多吨,确保八角种植户增产增收;根据那社高寒山区气候特点,在全乡范围内推广种植冬小麦1200亩,种植小麦的农户户均增收约600元。在旅游方面,该乡积极开发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组织发动“命河”景区周边群众种植400亩的油菜花,美化“命河”景区;发动那乙、那社、大洛等村群众在玉米地间种向日葵1200亩。
此外,该乡还积极打造“命”字大米品牌。目前已和有关部门协商,申报注册那社“命”字牌大米商标,推进全乡优质大米品牌化建设,全乡特色产业成效凸显。
(李
鹰)
新闻推荐
9月26日,金城江区文明办在白土乡举办以“和谐在乡里 美德在农家”为主题的金城大舞台庆国庆·迎中秋文艺汇演,来自该区的民间业余文艺队、居民以及师生为群众送上了16个节目。节目大部分是演员们...
巴马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马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