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年轻吃苦不算苦,老来享福才是福。这句话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百林乡罗皮村六坡屯92岁的伤残老兵韦信昌身上得到生动体现。
在新中国成立63周年之际,近日,记者来到六坡屯韦信昌的家时,看到精神矍铄的老人正拄着拐杖,忙着协助家人一起烹饪刚刚宰杀的小香猪,准备欢度传统节日——中元节。
韦信昌老人年轻的时候是当时巴马县羌圩乡的民兵,建国初期,一些国民党溃败散兵(散匪)作乱,对人民群众进行烧抢掠夺。1951年2月,韦信昌在与当地散匪卢景海的一场战斗中不幸右脚跟中弹受伤,并留下终身残疾,伤残等级经认定为六级伤残。
受伤后的韦信昌退伍了,由于文化程度低,他只能回家务农。因腿脚不方便干不了重活,家里孩子较多,生活过得十分艰难,过了几年妻子又因病去逝,更是让他雪上加霜。
韦信昌从此拖着残腿含辛茹苦地带大了7个孩子。韦信昌老人的女儿韦美珍一回想起以前的困苦岁月,就忍不住哽咽:“当时我们7个孩子没有一双鞋。很少能吃到油盐,每次煮饭,我爸都尽量多放水,把粥煮得很稀,这样确保每个人得一碗粥。粥太稀了,我们感觉没有吃饱过”。
20世纪80年代末,根据国家相关优抚政策,经县民政部门审核,韦信昌被列为重点优抚对象,每月可定期领取抚恤金,抚恤金随着物价不断上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县民政局还给他代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所需的费用,让他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面对现在的生活,韦信昌很满足:“原来是很困难,现在生活好了,残废了有补助,爱吃什么就买什么。对生活不用操心了,感谢党一直记得我们”。
据了解,目前在巴马像韦信昌老人一样的重点优抚对象共有1253人,2011年,该县发放优抚资金达504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给这些对象发放生活补助、解决医疗保障问题及节日慰问。
伤病紧紧伴随着优抚对象的晚年生活,并给他们的家庭带来非常沉重的负担。该县把医疗保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六级以上的农村伤残军人6人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并承担所有的费用。此外,为确保资金发放到位,该县将生活补助在每个季度头一个月存入个人账户。在实施危房改造和灾后重建工作中,也给予优先解决他们的住房难题,切实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
新闻推荐
东兰讯
3名男子开着车来到东兰县境内,以雇人带路为名,途中实施诈骗活动,最终,他们将自己“带”入了看守所。9月13日,东兰警方对这3名男子执行逮捕。&nbs...
巴马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马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