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毓克
2012年12月15日这一天,对于东兰县长江乡板林村拉哄屯的韦文军一家5口来说,是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他告别了木瓦结构房子,住进了新建成的钢筋混凝土房屋,“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成为历史。
其实,在刚过去的2012年,又何止是韦文军一家搬进了新居。2012年,河池市把农村危房改造和消除农村茅草树皮房当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程来抓,针对申请危房改造农户数多的问题,要求政府各部门严把对象准入关,优先解决农村贫困户、残疾人和茅草树皮房等弱势群体的住房困难。
大化瑶族自治县共和乡碧草村龙伏屯距离乡政府所在地约16公里,这里山高路陡,人居环境恶劣,进屯是一条羊肠小道,全屯14户群众住在土坯房,屋子建在山脚下,因后山岩石大面积开裂,且裂缝日趋变大,随时有整体滑落的可能,唯一解决的办法是集体搬迁,并通过危房改造指标对搬迁群众进行补助。由于危改指标有限,该乡党委、政府负责人向有关部门求助,并得到危改指标,14户群众集体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再建新房。今年1月8日,14户群众喜入新居,村民组长罗世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做梦也没有想到,那么快就能搬到山外住,以后再也不用翻山,出门就有车坐。”
“还是党的政策好,政府发放补助金,让我有了一个新家,感觉很温暖。”农村危改工程让宜州市德胜镇地罗村拉烂屯王增和圆了住房梦。巴马瑶族自治县所略乡百久村百卡屯黄美新说,自己盖新房,还能得到国家1万多元的补贴,既兑现了扶持政策,又展现了对贫困家庭的关爱。
据河池市住建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河池市实施农村茅草树皮房和危房改造工程共投入资金14.29亿元,让31452户农村住房困难群众搬进了新居。
大化县古文乡乃良村弄登屯唐毓赞家是个砖瓦结构房子,由于年代久远,房屋到处破损,虽然每年都要修缮,但房子越修越烂,每年夏季刮风下雨,雷雨交加夜晚,唐家人都很担心房子垮下。2012年,唐家被纳入危改对象,同年10月,唐毓赞起了新房,11月底就搬进新房居住。据统计,2012年,古文乡农村危房改造215户(其中五保户4户,低保户5户,残疾人12户,其他贫困户194户),已全面竣工,并顺利通过验收,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也已足额拨付到农户手中,确保了危改户春节前入住新居。
和唐毓赞一样,都安瑶族自治县板岒乡永合村村外戈屯的韦世国,在危房改造之前,一家6口人住的是不足50平方、四面透风茅草树皮房,冬天冷风刺骨,哪怕烤火也是冷得发抖,睡觉也不暖和。2012年,该县实施消除农村茅草树皮房攻坚战,韦世国一家与本屯其他居住茅草树皮房中的10户群众,因地制宜、统一设和一规划,集中连片建设起了新房。而永安乡安乐村拉显屯村民王安觉,在危房改造前,全家5口人住在不足70平方米的D级危房中。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中,该乡安排一个危改项目指标给王家,而王安觉在不到3个月时间,就把新房给建好了。
据悉,自国家2009年实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以来,河池市结合实际,通过群众自筹、政府补助、政策扶持等措施,4年间让94456户住房难群众实现了“居者有其屋”。
新闻推荐
巴马讯
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对巴马瑶族自治县来说,也是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该县坚持以“广西精神”为指...
巴马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马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