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巴马瑶族自治县人大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组织开展“桥梁纽带”的主题活动,其中要求县乡人大代表每人联系3户选民,与这些农户结为对子,为他们排忧解难,带动他们共同发家致富。在这次活动中,凤凰乡人大代表、凤凰乡德纳村六贯村民小组组长蒙桂德主动联系屯里3户最困难的农户,用爱心及担当履行了一名人大代表和村民小组长的职责。
蒙桂德联系的3户选民中,一个户主叫蒙美花,是个寡妇,房子建了一半,封不了顶;另一个户主叫韦文忠,家中就一间烂茅草房,因为没房子住,父子仨只能外出打工;再一户叫韦海忠,也是一个困难户。今年初,选定他们为联系户以后,蒙桂德利用他们春节回家过年的机会,分别上门与他们共同商量发家致富的规划。在生产和经营上,建议他们短期项目要养羊、养鸡和外出务工,长期项目要植树造林。考虑到蒙美花和韦海忠家面临着住房难题,蒙桂德当即决定为他们垫付建房资金,帮助他们把房子建起来。承诺作出后,蒙桂德马上张罗起来。韦文忠父子春节后要到广东打工,蒙桂德就帮韦文忠买来价值1600多元的树苗,送给他们种植。然后,帮助在家生产的韦海忠上种养项目,给他家提供种羊。目前,韦海忠的羊群已经发展到10多只。在此基础上,他为蒙美花家续建房子,帮她购买建房材料,找建筑工人,垫付资金2万多元。韦文忠3父子种完树,就外出打工了,蒙桂德垫付5万元,为他家找建筑工人,购买建筑材料,还要现场监工帮工,就像建自己的房子一样。目前,韦文忠的房子已经完成一半的工程量。
蒙桂德所在的六贯屯是个移民屯,地处大山深处,有23户人家,是上世纪60年代从本县大石山区的东山乡移民过来的瑶族同胞。到六贯定居以后,自然环境虽然比老家好,但可耕地少,粮食吃不饱。1985年,蒙桂德被群众选举为村民小组组长,同时被选为凤凰乡人大代表。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他带头多种经营,搞起适合本地实际的种养业。在养殖方面,他选择养山羊、鸡、蜜蜂、香猪。在种植方面,除留下少量较平坦的山地种粮食外,其余地坡种玉桂、杉木和松树。组织年青人到发达地区务工,赚钱的同时,学会了技术。经过10多年来的艰苦努力,蒙桂德富裕了。近几年来,他家每年出栏山羊2批,每批70只左右;养蜂蜜40多桶,出卖蜂蜜200多斤;林下鸡出笼100只左右,肉猪出栏四五头。此外,他家种玉桂20多亩、杉木20多亩、松树200亩。他家的多种经营收入加起来,每年都在10万元左右。
蒙桂德不但自己发家致富,还带动乡亲们上项目,给有困难的群众借款。韦青龙家借8000元,韦青光家借5000元,黄汉甫家借3000元┉┉在蒙桂德的帮助和带动下,村民也搞起了那些种养项目,过去刀耕火种的那2000多亩荒坡,全部种上林木。如今,六贯屯的大部分村民都富起来了,大部分农家建了楼房,家家户户都有了摩托车、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大多数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屯里的3个特困户一直是蒙桂德的一块心病。这次上级人大组织开展“桥梁纽带”主题活动,蒙桂德一口气把这3家揽了下来,再次担当起扶贫帮困的职责。
新闻推荐
巴马讯
11月8日,为庆祝第14个记者节,巴马瑶族自治县举行座谈会,对全县来自各行各业业绩突出的12名优秀通讯员进行表彰。旨在通过表彰,鼓励先进,提高全县...
巴马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马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