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韦凯文)秋风徐徐,阳光灿烂。10月22日,“两岸四地”百名书画摄影家走进河池活动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艺术家们分成了3个采风组,分别深入各县(市、区)感受河池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土人情,在青山秀水间捕捉创作的灵感。
据悉,3个采风组的行走路线为:第一组,大化-巴马-凤山-东兰-宜州;第二组,大化-都安-环江-罗城-宜州;第三组,大化-南丹-天峨-金城江-宜州。
22日,第一采风组30多名书画摄影家走进巴马瑶族自治县,赏赐福湖风光,品古宅风情,探长寿奥秘。
清晨薄雾弥漫时分,画家们已漫步于赐福湖畔;艳阳高照时,画家们正在盘阳河畔架起画板,将连绵青山和碧绿秀水“映”在画布上。
书法家和摄影家们首先赶往丽琅水源头,观赏“七夕祭水节”的表演,庄严的祭祀和奔放的民族舞蹈,引得摄影家们“狂拍”不已。在“惟仁者寿”邓诚才的故里,艺术家们用心感受仁者长寿的境界,体验民间特色“补粮”表演。“人杰地灵,山灵水秀,风光秀丽”,这是来自澳门的书法家吴镖先生对巴马人文山水的印象,他随即提笔挥毫,留下了“上善如水”的墨宝。
随后,两路艺术家汇集在甲篆乡巴盘长寿屯,与107岁的黄妈干亲切交谈。百岁老人看着摄影家们为她拍摄的照片,笑容溢满在岁月划过的脸庞,“高手”们又不失时机地抓拍老人的笑脸,让百年岁月瞬时凝聚起来。
在“候鸟人”云集的百魔洞门前,艺术家们看到他们欢快地吹拉弹唱,忍不住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一刻。同时,他们还与在这养生的人们交谈,共同感悟生命的珍贵。
艺术家纷纷表示,将把采风捕获到的灵感融入作品中,向世界展示“天下河池美”。
又讯
(见习记者
沈泉池)“太美了,三峡的风光都比不上红水河的景色。”来自香港的画家熊海边拍边画边感叹。10月22日,“两岸四地”百名书画摄影家走进河池活动的第二采风组23名书画摄影家,齐聚在都安瑶族自治县进行采风活动。
书画摄影家们首先来到都安书画纸厂,实地了解宣纸的制作工艺,并现场题字留念。随后,艺术家们分为画家和书法摄影家两组,分别到都安其他景区采风。
画家组从红渡码头乘船经红水河到菁盛乡,沿途红水河的特色美景和河池独有的喀斯特地貌赢得画家们的纷纷赞许,并当场作画,以表欣赏之情。
书法摄影家一组则到地苏瑶台度假山庄、地苏大定村和红水河三岛湾,一路优美又独具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景色让艺术家们流连忘返,纷纷挥毫泼墨,齐齐按下相机快门。
最后两组艺术家在都安县城会合共同前往澄江湿地公园采风,并留影纪念。
又讯(见习记者
杨天宇)“南丹白裤瑶民俗民风的多样化和原生态让我们很感动,这样好的保存下来真是不容易。”来自宝岛台湾的知名书画家彭明德看完风俗表演后感叹。10月22日,“两岸四地”百名书画摄影家走进河池活动的第三组采风组一行近30人,来到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怀里村里摆屯白裤瑶原始村落进行采风创作。
在约4个小时的采风过程中,艺术家们相继参观了白裤瑶原始村落、白裤瑶生态博物馆,观看了瑶族服饰制作流程、白裤瑶民族风情表演等。原生态的民俗民风让各位艺术家们纷纷驻足观赏,并用手中的相机和画笔,记录下白裤瑶民族魅力独特的原始风貌。古朴的民族风情、保留完好的独特民居,让摄影书画家们为之惊叹。
江西摄影协会主席徐渊明告诉记者:“此次邀请多名艺术家参观白裤瑶民俗民风和原始村落,对于宣传和推动河池少数民族风情走向全国、走向海外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期待接下来的美丽风光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新闻推荐
10月13日上午,市农机局为联系点——巴马瑶族自治县城东社区捐赠垃圾清运车一辆,帮助解决该社区在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中的垃圾清运难题,助推“美丽巴马·清洁...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