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讯
7月2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巴马调研旅游业发展时,强调“环保是巴马的生命”;7月4日,彭清华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宣布,把巴马融入“旅游兴桂”战略,构建以桂林、北部湾、巴马为核心的国际旅游“金三角”。巴马瑶族自治县党委、政府抓住机遇,凝心聚力,迎难而上,扭紧“环境与旅游”螺丝,采取干群共建、亮点带动、科学推进、长效运行的措施,以开展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为抓手,装扮美丽家园,助力“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
在清洁乡村活动中,该县充分发挥干部主导、乡镇组织、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民参与浓厚氛围。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干部职工分赴各联系点开展“四清洁”活动3万多人次,县直250个单位每周五下午下班前,自觉到清洁区开展大扫除;全县10个乡镇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村屯组织开展清洁乡村活动。目前,香港正恒国际健康管理集团等10家公司在该县成立各种合作社,由合作社每月拿出500元不等工资聘请屯内保洁员;同贺、盘阳、龙田等100多个屯,每户每月拿出10元聘请屯内保洁员;107个村(社区)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卫生集中大清扫活动2000多次,清理垃圾4000多吨。该县户户有小垃圾桶,屯屯有垃圾池。共同唱响扮靓美丽家园进行曲,为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保驾护航”。
通过内争外引,整合东莞帮扶那谷屯150万元资金,打造形成那谷屯人畜分离亮点;借助桂林帮扶资金200万元,打造达西旅游名屯;党建带动形成坡纳屯农家旅馆旅游示范点;群众自筹资金,打造龙田大石山区新风新貌名屯……亮点名屯各具特色,各显神韵。融合部门、企业、社会、个人等资金,打造甲篆民族特色风格名乡;整合社会、县财政资金,完成城区美化亮化工程亮点打造。目前,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新兴街、40米大道、印象·巴马河提两边房屋等含民族风情的街道房屋立面特色装修;整合区直部门、县财政等资金2000多万元,完成燕洞到坡月公路沿线房屋立面统一装修改造。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屯有亮点,村出特色,乡创风格”的城乡新风新貌形象,美丽家园不断为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添砖加瓦”。
该县抓助自治区给巴马编制的总体原则,科学保护好每一寸土地,每一处风景,每一个项目开发。9月18日,由自治区发改委和自治区旅游局共同牵头组织编制的《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发展规划纲要》通过评审。自治区林业厅出台了《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绿化美化建设的初步规划构想》,从今年起,用5年时间,投入3000万多元,在该县打造“一廊四带多点”布局,建设巴马盘阳河5A级长寿养生景区。先后成立市政局和综合执法局,服务旅游市场运行和长期开展“两违”整治。目前,新成立的两局出动执法人员260多人次,拆除“两违”房屋面积1000多平方米。区、市人大联合编制盘阳河流域开发保护条例将列入自治区立法规划。成立盘阳河管委会,明确分工职责,24小时对盘阳河流域进行监控保护。创新探索“户分类-保洁员分类收、运-村焚烧、填埋处理”以及“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使巴马的生态环境保护有了“保护伞”。
该县在县城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划分4个管理区域19个管理小区94个监管网点(线)和3个重点整治区域,区域单位责任公开,市民可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24小时监控区域卫生;出台《巴马瑶族自治县农村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激励办法》,由县财政划拨专款,各村屯指定人员(保洁员)上门收集,采取定价方式回收。出台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奖励措施:全年考核达标的行政村,年终给予绩效奖励1000元,排名前二十名的行政村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给予2000元奖励;对全县新聘请的100余名保洁员开展专项考核,建立奖励机制;通过巴马网、《世界巴马》报、巴马电视台等宣传平台,就沤肥垃圾、可回收垃圾、土建垃圾、有害垃圾、焚烧垃圾等的分类处理方法长期进行宣传。
“巴马以清洁乡村为载体,狠抓新风新貌工程,计划通过3年至8年的努力,把‘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成为集长寿养生、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康体疗养、文化探秘、瑶医保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区,使之成为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市委常委、巴马县县委书记奉海峰说。(凌吉荣)
新闻推荐
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将增加新内容—— 举行河池长寿文化产业发展大讲堂
本报讯
(记者
沈应佳)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河池市将在今后举办的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中增加新内容——举行河池长寿文化产业发展大讲堂...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