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凤“金三角”地区,众望所归地成为广西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核心区,这与知名度日益攀升的世界第五长寿之乡品牌,及拥有完好的长寿文化和生态有着直接关系。而长寿文化的最重要内核就是孝文化。本文借鉴中常委刘云山的文化“三自”(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论断,强调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软环境建设、提升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文化地位,必须增强孝文化自觉、增强孝文化自信、增进孝文化自强。
中国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我们所推行的孝道,要能使长辈心情舒畅,这是老人长寿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开始出现孝道观念淡漠的现象,弘扬孝道显得更为迫切。不弘扬孝道,孝文化日益淡化、甚至消失,长寿之乡将失去其形成长寿之乡的文化内核,更谈不上保住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文化地位、世界长寿之乡的品牌了。当然,孝文化在其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免不了夹杂着一些愚民性、不平等观念等封建糟粕,我们必须推陈出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由此,又引出仅有孝文化自觉、孝文化自信还不够、应该增进孝文化自强的问题。
关于孝文化自强,有打造孝文化精品、加强孝文化交流、发展孝文化产业等,本文将从这三个微观层面浅谈。
首先,要推行孝道仪式化。有人会说:孝应发自内心、不拘形式真诚就行,拘泥于形式会不会作秀?其实,孝是要表现出来,人们才知道的,再默默无闻也得有行动,这就需要有载体、有仪式,无论是你正在行孝,还是教儿女如何学习尽孝,都需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序,或简或繁,有之,方可学可效,便于传承。孝文化要得到坚守和弘扬,必须仪式化,但必须注意两点:一要普查总结;二要宣传推广。组织一支专家队伍深入农村开展孝文化普查工作,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总结完善一系列既合乎传统又不悖现实理念的孝道仪式,可以制作守则,规范施行;可以搬上舞台、搬上荧屏,宣传推广。巴马、东兰在这方面有过经验,巴马瑶族自治县文工团排演的“补粮”节目演出效果就很好;东兰县连续三届成功举办“补粮增寿
感恩祈福”大典,也有一定的影响力。长寿村以及一些长寿文化景点完全可以上演类似节目供游客欣赏,宣科先生在云南丽江创办“纳西古乐”演出专场,是近乎道教仪式的文艺活动,既神秘又好听耐看,很值得模仿。当然,做这些不仅仅为了游客,更重要的是,为了使孝文化固化下来传承下去。
其次,要建立健全评判机制,增强行孝约束力。将孝道仪式化是为了便于施行和传承,宣传是为了营造氛围、正面引导,但行孝确实主要靠人们的自觉行动,大力宣传,加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党委、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可以进一步有所作为。一是制定制度。在制定保护、关爱长寿老人的相关制度时,同时考虑完善子女孝行准则,要量化到具体的言行、膳食安排、防病治病、孝道仪式的履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探亲次数等,邀请邻里、村民参与评定,评定结果与老人优抚、旅游扶贫等待遇挂钩。二是把孝德品行纳入干部品德考核。东巴凤“金三角”地区的党政部门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孝德品行的特色教育和考核。三是开展孝星人物评比活动。在重大的旅游节庆和民间节日隆重表彰,在媒体、在主要景点大力宣传孝星人物,甚至可以把经典孝道故事和著名孝星人物壁画雕塑化,褒扬孝行,促进全社会形成乐于行孝、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第三,推行孝道从娃娃抓起。宏观上,国家教育部门已在中小学守则中加入孝敬父母的内容,学校德育教育在课目及教学方法上都在不断改进,各地中小学正在掀起学国学热潮,这是很好的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东巴凤“金三角”地区的中小学应该充分利用长寿文化资源,加大孝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比例。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接受本地特色文化教育的主题实践活动。如开展“记住父母生日,并每天向父母说句感谢话”“师生互动、亲子互动”“清明节祭奠先烈”“中秋节重阳节拜访并为长寿老人做好事”“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评选孝心儿童、孝心少年”等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创新推进感恩教育实践,让学生从小沐浴孝文化的和煦春风,从小养成孝敬长辈的习惯,让孝文化代代有传人,最大限度地减少冷漠孝道的人群。(作者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新闻推荐
巴马讯
针对当前大多数幼儿园仍使用小型面包车接送学生上下学,超员行驶的违法行为有所抬头的情况,1月2日起,巴马瑶族自治县交警大队与该县教育局联合...
巴马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马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