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讯
急群众所需,解群众之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巴马瑶族自治县公安局户籍民警以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工作目标,牢牢把握“为民”这一主线,从“务实”上下工夫,通过警务工作前移、工作方式创新,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切实解决了群众许多悬置已久的问题,巴马公安机关满意度也随之提高,第一季度排名全市前列。
警务前移解群众之难
巴马县公安局户籍办证单位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拉下架子、移开椅子、走出屋子,深入基层,与群众谈时事、话家常,倾听他们的声音、解决他们的问题。
2014年3月14日,迎着天空飘起的绵绵细雨,县户政大厅民警与甲篆派出所民警在甲篆乡仁乡村进行走访时,一正在护理甘蔗地的群众韦美娥羞愧地向民警反映到:其夫妻俩于2007年为两个儿子申报入户时,为逃避超生处罚,他们故意把小儿子的年龄申报为2000年10月24日,导致现在小儿子户口本上的出生日期比实际大6岁,孩子的户口解决了,但与实际不符,影响了孩子入学升学问题,夫妻俩多次跑到村委会反映情况,均无结果,他们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在了解其小儿子基本情况后,派出所民警从警务包内将申请变更出生日期程序,所需的材料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韦美娥,并电话要求该村副主任帮助韦美娥办理变更业务。看到萦绕自己多年的问题即将获得解决,韦美娥紧握民警的手连声道谢。
这仅是巴马县公安局户籍民警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19日,仅该县甲篆派出所户籍民警便深入仁乡村为群众发放二代身份证115张,解决了10余名群众办证难的问题。
创新举措解群众之需
“妹啊,快一点了,你们还坚守岗位,方便了我们老百姓,我不用担心赶不上回家的车啰!”
3月20日中午12点55分,一位老人匆忙走进了县公安局户籍办证大厅,看到还有人在值班,老人开心地与户籍民警交谈起来。在与老人交谈中,民警得知老人家住东山乡,此次来为孙子补办一些证件手续,由于其住所偏远且交通不便,老人在颠簸了一个早上后方才来到办证大厅,原以为错过了上班时间,没料到竟有民警仍在上班。见此情景,老人连声说起民警的好!民警依照程序为老人办理相关手续。
为密切警民联系,提高窗口单位为民服务效率和能力,巴马县公安局在深入调查走访后,于2013年推出了“八大便民服务”(即限时服务、预约服务、优先服务、上门服务、爱心服务、错时服务、联系服务、提醒服务)举措,解决了群众一系列办证难的问题。继深入推进“八大便民服务”工作措施后,2014年3月1日,巴马县公安局结合当下工作实际,对户籍单位服务再做改革调整,提出了“朝九晚五”(早上九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中间没有休息时间)工作制。
“朝九晚五”工作制实施后仅午休时间段,全县户籍单位民警共为群众办理相关证件达567件次。
如今,走进巴马县每个户籍窗口单位,会明显感觉到办证人员数量减少了,是因为他们办证时间更为充裕了;会明显体察到办证人员笑容增多了,是因为他们与群众关系更为密切了。
(刘凡壮
卢春丽)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韦凯文
通讯员
许泰文
陆华)近日,投资10亿元的中国·巴马东盟文化养心园建设项目,已经完成项目勘探测绘,进入设计阶...
巴马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马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