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在为客人剪发。
一年一度的斗鸟赛将在农历三月三举行,老马有些不放心他那两只画眉鸟。虽然这两只鸟是经过他精心挑选,但斗志如何,他还不敢确定,更不能保准获取冠军。因此,在没有顾客进店理发的时候,他会来到鸟笼边,教鸟打斗。
老马只是他的外号,他真名叫马定青,凤山县人。1988年他来到巴马瑶族自治县城区,并在巴马电影院一带租一间房开了一家理发店,店名叫“老马名师剪发店”。当时在巴马城区的诸多理发店中,他的店小得很不起眼,但生意很好,以至同行都不知道他有什么绝招。
其实,老马的绝招很简单,在给每一个客人理发的时候,他会根据各人的脸形和不同的年纪理出不同的发型。至今他还记得,他刚到巴马县城开理发店之初,有一个年轻人来理发,客人要求只修剪即可。看着这个年轻人的发型与脸形很不般配,他提出了要给他理的发型,并誓言旦旦地说,如果不达到效果,不收理发费。后来这个年轻人在将信将疑中,接受他的建议。理好后,小伙子到镜子前看了看自己发型,很满意地付了理发费。
老马从事的理发业,可以说是子承父业。1980年,马定青满怀信心步入高考考场,不料发挥失常,只好黯然回家待业。望着一贫如洗的家,一心望子成龙的父亲无可奈何,只能闷闷地说了一句话:再复读一年如何?马定青拒绝了,因为他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上大学不是人生唯一出路。
为了生计,马定青先后从事过养殖业、当过搬运工,但都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在他为谋生继续愁眉苦脸的时候,改革开放春风吹来,父亲也从公社理发社解放出来,自己摆摊理发,自负盈亏。喜欢打扮发型的马正青发现父亲理发生意很好,深刻认识到“腰缠万贯不如薄技在身”,便下了决心子承父业。从此,他开始跟父亲学习理发。经过多年刻苦学习,才把父亲的手艺学到手。熟手后,父亲的一些老顾客开始找他理发了。
他认为巴马相对于凤山来说,发展空间更大。经过20多年的打拼,老马在巴马县城起一栋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他的理发店也从街边搬到自己的家里。虽然远离大街,但“酒香不怕巷子深”,因为有老顾客帮他宣传,他的理发生意依然红火。
在外人看来,一个以理发为生的人,内心是不会有什么狂热追求的。其实,这是行外人对一个理发师的误解,也是印证了那句“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老话。老马说,理发工具很简单,一把理发刀、剪刀、吹风筒,再加一面镜子就够了。但要用活用好这些工具,就不那么简单了。一个好的理发师,内心始终是狂热的,有了狂热的心,才有所追求。他在巴马城区能支撑了20多年,是因为他有追求。天天面对一套简单的理发工具,老马没有觉得枯燥乏味。
老马结婚后,很多时候是由妻子打理理发店的生意,而他则开始玩起斗鸟,玩得很痴迷。妻子有时免不了对他有些意见。每当这个时候,他就笑呵呵地对妻子说:“玩鸟的人思维很扩散,善于把养鸟文化融于美发理念中,不会影响正常工作的。”
提起画眉鸟,老马就开始叨叨不绝。他说他老家住在一个山脚下,每天早早就听到各种鸟叫,画眉鸟叫的声音特别动听,所以,还年轻那时,他就开始画眉鸟叫了。到巴马县城开理发店后,他一直没有忘记这个嗜好,有时间的时候,他就骑着摩托车到附近山岭与画眉鸟一唱一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他开始养起了画眉鸟,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会来到鸟笼边诉说,鸟见他来到笼子旁边,就张开双翅发出“呜-呜-呜”的声音,看着画眉鸟高兴的样子,他的愁绪也随之消失了。
养了10多年的画眉鸟,其实只是自娱自乐。2012年春节过后,老马发出倡议,在当年农历三月三举行斗鸟比赛,众多养鸟人带鸟参与了比赛,当年,老马养的那只画眉鸟力压群雄,摘取了冠军;2013年比赛,老马还是带他原来的那只去参加比赛,结果连名次都没有获得。老马带回落败的画眉鸟回到家后,就让鸟回归了大自然。
新闻推荐
自治区调研组到河池市考察 盘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草案)获肯定
本报讯(见习记者 沈泉池)3月11日至14日,自治区法制办主任林日华率6人调研组,到河池市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盘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
巴马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马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