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韦凯文
通讯员
陆华)“我去年种了22亩糖蔗,进厂100吨,如果按最低每吨440元的‘保护价\’来计算,我至少有4.4万元的收入。”日前,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设长村的一位甘蔗种植大户高兴地对记者说。在设长村,像他这样的甘蔗种植大户还有很多。
种甘蔗,给群众带来的效益是实实在在的。“我们村80%以上的楼房都是‘甘蔗楼\’,一些种植大户都开起了‘甘蔗车\’。虽然现在市场有波动,但是很多农户种植甘蔗的积极性没有受到影响。”设长村支书覃忠说。
设长村是甘蔗种植大村,但是以前由于品种和种植管护问题,甘蔗平均亩产仅有4吨。为提高产量,今年,巴马镇引导群众引进糖蔗新品种,进行机械深耕深松、一次性施肥培土、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种植,突破甘蔗种植技术
“瓶颈”和产量“极限”,预计平均亩产达到6.5吨至7吨。
阳春三月润万物,恰是春耕好时节。巴马镇党委、政府抢抓农耕时节,做好甘蔗生产各项准备工作。日前,巴马县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巴马镇试验示范基地培训会在设长村召开。巴马镇甘蔗种植大户及群众200多人观摩现场演示。该镇邀请县糖蔗专家组组长韦桂宽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演示甘蔗种植技术。
“甘蔗产业目前是我县的主导产业。我们将继续抓好甘蔗生产,助农增收,让更多的农户尝到甜蜜的滋味。”
巴马镇副镇长黄斌峰说。
去年,蔗糖价格下降、种植成本上升,影响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
“我去年在良集屯承包150亩地种植甘蔗,进厂789吨,但去年机械化成本和人工成本比以往高,甘蔗价格很低,收入不是很理想。”巴马镇法福村作友屯甘蔗承包大户黄赢说。
为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巴马县农业局以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为载体,向巴马镇培训人员发放培训经费25200元,向科技示范户发放化肥、蔗种等物资折款4.76万元。覃忠说,群众得知补助消息后,种植甘蔗的积极性迅速被激发,有效地稳定了今年的甘蔗种植面积。
新闻推荐
巴马讯
巴马瑶族自治县政协通过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开展联系点工作等方式,促使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反映和逐步解决。
&nb...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