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讯 在开展“美丽巴马·清洁乡村”活动中,巴马瑶族自治县切实按照“一清、两减、三促进”基本要求,通过抓宣传、培训、示范、推广和长效机制,实施“清洁田园”专项活动,全县田园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农民群众清洁生产习惯越来越自觉,促进全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在深化“清洁田园”专项活动工作中,该县结合“清洁田园”活动要求、主题及目标,编写通俗易懂、贴近农业、农村生活实际的手机短信,通过病虫害防治预警平台发送短信1.2万条;在各行政村宣传栏张贴“清洁田园”宣传彩图1000多张;建立农资经营户管理档案,在农时季节,通过农资经营户向购买农资或者过往群众发放《“清洁田园”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等资料2.1万份,营造活动浓厚氛围,号召全县干部群众积极参加到“清洁田园”专项活动中来。
县农技推广人员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充分利用科技下乡、专题培训、会议等形式,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无公害生产等技术培训,共举办清洁生产技术培训班62期,培训农民群众7800多人次,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清洁生产意识和科技水平。在培训的基础上,抓技术推广,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绿色植保、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滴灌等农业清洁生产实用技术,促进十大主推技术的落实,全县田园生产推广绿色植保技术12.2万亩,(在巴马镇、甲篆乡、那社乡建立3个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在燕洞乡、巴马镇、西山乡建立绿色防控技术展示区3个),科学合理用肥工程9.3万亩,放心农产品生产工程0.18亩;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清洁生产技术11.2万亩,秸秆还田3.5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0.1万亩,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4万亩,提高了整个“清洁田园”活动的科技含量。
“清洁田园”活动,示范带动是关键。该县充分整合粮食高产创建、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等农业项目资金100余万元,积极打造8个县级清洁田园示范点,面积5500亩,其中2014年新增那社“命”河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西山乡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示范片、凤凰乡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片、所略乡“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那桃乡民安村糖蔗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片等5个县级示范点;此外,全力抓好10个乡镇级“清洁田园”示范点创建工作,各示范点着重抓好大棚、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生态循环农业等技术应用。全县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数7个,推广“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技术8.553万亩。
该县还立足长效机制建设,指导各村建立“清洁田园”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激励及约束机制,推动田园清捡常态化,每个月定期开展“田间地头顺手检”活动,重点清捡农药、化肥包装物及废弃农用薄膜、秧盘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确保示范点田间地头没有遗留农药、化肥等包装物,非用膜季节基本不存在可随手清捡的塑料薄膜,实现生产清洁、田园改良和产品安全的目标。今年以来,全县组建“清洁田园”活动工作队107个,人数375人,工作队进村屯3650人次,农民参与4.26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95万份;清捡田园面积14.62万亩,其中清捡农药瓶8.35万个、清捡废弃物(农药包装袋、秧盘、薄膜等)17.2吨。田园“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许泰文 马大文)
新闻推荐
驻防城港全国、自治区人大代表到河池市调研 共促河池旅游加快发展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龙 隆) 7月7日至8日,驻防城港市全国、自治区人大代表到河池市开展年中专题调研,了解河池民族特色旅游和旅游精品项目...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