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讯
巴马瑶族自治县在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认真按照区、市的统一部署,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四改五提升”的总体要求,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景区”为抓手,强化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突出集中整治,创新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活动的扎实深入开展,凸显干部执行力。
首先,全县通过召开大会、远程教育、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资料、群发短信、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使清洁乡村活动的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目前,全县各乡镇共召开动员会42次、村民座谈会931次,进村大宣讲、大走访、大调研活动2020次,走访困难党员群众2000多次。先后在《河池日报》发稿21篇,巴马网发稿176篇,巴马电视台播放新闻403条,巴马电视台滚动播放宣传标语176条,巴马网开设宣传专题,LED滚动播放标语122条,制作板报136版,悬挂宣传标语418条。注重创新宣传载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文艺节目,深入10个乡镇107个村(社区)进行巡回演出。
该县紧紧围绕“四清洁”的目标要求,突出工作重点、难点,集中力量抓整治。组织开展了城区乱搭乱建和占道经营、乡镇农贸市场和乱摆乱放、村屯房前屋后和卫生死角等大整治100多次,对农户房前屋后“五乱”、田园、河流沟渠、街道、市场、水池、村屯道路等进行专项治理。全县累计清理生活垃圾5万多吨,建筑垃圾及杂物1000多吨,清除道路沿边杂草8万㎡,清理河道、溪流646公里,清理池塘264个,清洁田园4万多亩,拆除村庄棚舍乱搭乱建及残墙断壁2026处,清除房前屋后杂物乱堆乱放3万处。通过重点整治和集中清理,农村的一些陈年垃圾得到了妥善处置,一些村庄“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观,村屯水源、田园清洁工作初步推进,重点景区景点的清洁卫生管理规范化水平逐步提升,乡村卫生环境发生了可喜变化,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树立了巴马良好形象。
巴马积极探索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办法,逐步摸索出在偏远地区实行垃圾就近处理、在城区和附近乡镇以及重点旅游景区实行“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通过村民自治,积极探索“党领民办·群众自治”的工作模式,结合移风易俗倡文明活动,逐步建立房前屋后“三包”责任制、保洁员制度、屯级理事会监督机制等一批长效机制,初步探索出健全完善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的新路子。建立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激励机制,出台了《农村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激励办法》,鼓励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对有害垃圾由政府按市场运作方式分类回收,运送到专门的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在垃圾回收处理工作中做得好的行政村实行奖励。
在清洁乡村活动中,各级干部的执行力得到明显提高,作风得到强化。各级干部找到了“三农”工作的着力点和与群众心灵相通的联结点,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信任度和亲和度。农村基础组织,特别是村民理事会为民办事能力得到有效锻炼,班子更加团结,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面貌进一步改观。
(梁绍恩)
新闻推荐
东兰讯
9月3日上午,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东兰段项目建设指挥部、征地拆迁工作指挥部同时揭牌成立,为切实抓好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nbs...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