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昔日洗漱、煮饭用的山泉,如今经过包装远销北京、香港等地,巴马丽琅、巴马活泉等“长寿水”已经畅销全国,深受消费者喜爱。
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管理不规范,客观造成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质量良莠不齐。近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充分依托境内极为罕见、珍稀的天然水资源,通过不断招商引资,矿泉水、天然饮用水生产行业已初具规模,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今年以来,该县对境内矿泉水企业安装“千里眼”,实现所有生产线都置于政府“眼皮”底下。该做法不仅引领全国,还为食品安全追溯、政府权威信息发布提供借鉴经验。
政府设哨监管水“盲区”
巴马是闻名世界的“长寿之乡”,随着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巴马矿泉水产业也随之不断壮大。目前,该县正常生产的矿泉水企业共有11家,生产线29条。
2009年以来,矿泉水企业的税收收入呈逐年增长态势,推动了巴马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部分龙头企业,如巴马丽琅公司的业务发展已遍布全国各地及港澳,销售量逐年递增,行情看好,市场面不断扩大,行业的税收增收潜力非常巨大。
然而,由于矿泉水生产行业大都在密封环境下进行,企业生产监控难以实施。企业与经销商、代理商关系复杂,在财务核算方面存在着价格上的不合理,成本核算上的混淆,部分利润转移等问题,加大了税收管理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监管的难度,增加管理成本。如何防止出现管理上的盲区,有效堵塞税收漏洞,成为当务之急。
2013年10月,巴马县政府委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发《巴马县瓶桶装饮用水生产监控系统》,通过税收这个“经济调节杠杆”,对矿泉水行业实行全面的税源专业化管理。
每产一瓶水政府都看见
今年4月12日至5月29日,巴马县第一期瓶(桶)装饮用水生产监控系统在4家矿泉水企业“落地”,并于6月1日正式运行。巴马县国税局开启“千里眼”,对其11条生产线进行全面监控并采集数据。该系统运行仅1个月,就获得显著成效。6月份,矿泉水行业入库税款11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24万元,增长27.59%;上半年,该县矿泉水行业入库税款389.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56.2万元,增长16.88%。
10月底,巴马县第二期瓶(桶)装饮用水生产监控系统在7家矿泉水企业完成安装,巴马县国税局监控矿泉水税源的触角进一步延伸。这意味着巴马县正常生产的11家矿泉水企业29条生产线,全都置身于县国税局的“眼皮子”底下,实现对矿泉水生产过程实时监控。
巴马县国税局运用该系统,在11家矿泉水企业的11处水源头安装的水流量监测设备,获取生产线使用水量;在29条生产线出口处安装的计数设备,获取合格瓶、罐装水生产时间、地点、用水量等参数,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综合网关系统传回局内监控中心的数据分析系统,从而掌握企业的实时生产情况。
随着巴马县瓶(桶)装饮用水生产监控系统在县城内各矿泉水企业的安装落下帷幕,巴马县国税局运用这只“千里眼”对矿泉水行业进行全程监管、远程监控,对促进该行业税收稳定增长发挥着巨大的效能。截至11月,巴马县矿泉水行业税款入库888万元,正朝着1000万元大关稳步前进。
先进监控系统国内领先
据介绍,《巴马县瓶桶装饮用水生产监控系统》是目前国内领先、第一家用于饮水产量监测的税源监控系统,作为“校政合作”的亮点工程,该系统的实施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正着手申报“实用新型专利”以及科技成果奖等工作。
该系统生产数据采集正常、视频清晰,生产量计数准确率达到95%。这不仅提供了对税源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跟踪和纳税控制,分析和预测税源发展变化的趋势,加强了税收征管,堵塞了漏洞,提高了税收贡献率。而且,为政府加强企业引导,提升企业市场竞争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政府、企业带来了“双赢”。
据巴马县县长蓝飞宁介绍,明年将是该县矿泉水行业的生产旺销年,其税收收入将突破2000万元。该县可以通过税源监控系统,探索出一条政务服务企业、服务纳税的新路子,积累管理、服务的宝贵经验,将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的“产学研”典范,并要求在所有矿泉水企业推广安装使用瓶桶装饮用水生产监控系统,实现矿泉水企业电子监控全覆盖和政府公共投资效益最大化。
巴马对境内矿泉水企业安装“千里眼”的做法,在河池市树立了可借鉴的样板,为今后食品安全的可追溯和政府权威信息的发布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夯实用电子信息手段打造巴马长寿品牌的基础,保证税收可持续性增长,实现寿乡经济发展新跨越。
新闻推荐
近日,巴马瑶族自治县命河景区旅游开发项目正式签约。这一新的招商引资成果,将为该县长寿养生旅游产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据悉,该...
巴马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马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