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讯
今年元旦小长假,巴马瑶族自治县赐福湖景区游客络绎不绝,游客们荡舟游览,看到整个湖区水面烟波浩渺,波光粼粼,令人心旷神怡。曾经两次游览赐福湖的南宁游客小段说,去年4月,赐福湖湖面还布满网箱、拦网、搬缯网等渔业生产设施,不时还看到不少垃圾漂浮物,没想到现在的湖面像面镜子一样好看。这是该县政协委员在2013年全县“两会”上提出给政府2013、2014年办理的有效提案之一。
赐福湖是巴马盘阳河下游与红水河岩滩水电站库区交汇形成的人工湖,湖面总面积达1300多万平方米。1993年以来,赐福湖水域周边群众纷纷利用湖面水域发展渔业,水面养殖面积达29万平方米。水面养鱼增加渔民收入的同时,也影响了水上航道运输,使湖水受到污染,水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旅游业发展。
近年来,该县政协经常组织县政协委员开展视察和调研活动,在视察赐福湖景区时,收集到群众反映强烈的赐福湖水域渔业生产乱象和环境污染问题,及时形成提案提交县“两会”,县政府对该提案非常重视,并及时办理,当年下半年,即启动相应调查核实摸底和思想动员工作。
2013年,该县以实际行动开始着手实施“退渔还景”工程评估、思想动员等各项前期工作。2014年,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中整治清理湖面相关渔业生产设施以及垃圾漂浮物,使湖区恢复原生态状态。仅用40天时间,就全面完成湖面水域网箱、拦网、搬缯网等渔业生产设施的拆除工作,清洁超过1000万平方米的水面,比巴马县城2012年建成的城区面积8平方公里还大,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
工程启动后,接受任务的县政协和75个单位随即组织工作队进驻各自联系点,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信心,零距离与渔业养殖户谈心,耐心做通养殖户思想工作,虚心接受养殖户的意见建议,认真帮助养殖户核实登记生产设施、水产品销路、申领补偿等。
为促推工程顺利进展,该县政协班子和其他四家班子领导靠前指挥,细致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工作队鼓劲;工作队员不问晴天雨天,牺牲双休、节假日,在整治期间,经常没能吃上舒心饭和睡个安稳觉;接受整治任务的村组干部顾全大局,积极带领工作队深入做好养殖户相关工作,并带头拆除自家渔业生产设施。
为了解决水产品销售难题,政协和全部驻点工作队还和渔民一起捞鱼运到市场销售,并派人与大化瑶族自治县养殖大户恳谈,与重庆、金城江等地水产品销售老板联系,畅通销售渠道。此外,工作队还帮助养殖户把拆除上岸还能使用的渔业生产设施,联系转卖给大化县境内的养殖户,最大限度减少养殖户的损失。工作队共为养殖户联系销路销售成品鱼和鱼苗约50万公斤。
此次整治涉及37个村民小组4900多人。不养鱼后这些人的生活如何着落?该县政协主席沈子壮说,整治涉及的库区移民,每人每年将获得600元转产转业扶持金,在原库区移民口粮补助的基础上,这些库区移民每年还得到政府扶持近300万元。据介绍,赐福湖周边的赐福村、那坝村、平林村已列入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投资近50亿元的赐福湖度假小镇、盘朝养生度假区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推进,赐福湖内水上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梦·巴马”已演出两年多,渔人码头至长寿风情岛、儒礼桃花源等景点已经开放,沿湖的农家乐逐步兴起,服务于旅游将是村民们转产的重点方向。那坝村村民韦庆堂说:“湖面干净漂亮了,游客会越来越多,我们赚钱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许泰文
李仕军)
新闻推荐
2月15日,巴马瑶族自治县在城东广场举行2015年春节群众联欢晚会。来自全县各行各业的文艺爱好者齐聚一堂,载歌载舞,喜迎新春。整场演出洋溢着浓浓的节日喜...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