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28岁的小伙谭济欢,怀揣打工积攒的3万多元,再向亲戚朋友借一点,筹集10多万元,开了一家土特产公司,主要销售巴马香猪、火麻等土特产品。4年过去了,公司销售额从最初的10多万元增加到了去年的300多万元,香猪年销售数量从100多头增加到去年的5000头。
4年来,这个理着平头、满脸稚气的小伙是怎样把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呢?
谭济欢是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赐福村人。高中毕业后,因家里兄弟姐妹较多,经济困难,他放弃了念大学的机会,外出打工。
近年来,巴马长寿之乡的名声越来越响,长寿之乡的土特产品大受欢迎,回乡探亲的谭济欢看到这一火热的景象,便萌发了开店卖土特产的想法。
他的提议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2012年,他东拼西凑筹集10万余元,在巴马开了一家名为寿香源的食品有限公司,主要销售巴马腊香猪。第一个月刚生产出的100头香猪,因为没什么名气,卖不出去。但他并不气馁,开着小货车,一路宣传产品,寻找代理商。为了省钱,他和小伙伴饿了就啃面包喝矿泉水,一日三餐都在车上解决。
谭济欢始终遵循母亲“做生意,永远不能有骗人、害人的心”的教导,以诚待人,也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他拿到了许多别人攻不下的单子。
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加上头脑灵活,擅于宣传包装,谭济欢得到了众多代理商的支持,香猪销路很快打开。接着,他不断推出巴马火麻、巴马银鱼、玉米锅巴等产品,并迅速占领市场。
2013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谭济欢与邮政公司合作,把公司的主打产品巴马香猪、巴马火麻系列以及巴马银鱼等放到“邮乐网”上卖。让他没想到的是,一经推出,当年网销量就达到18万元,占到公司总销量的10%左右。
“目前,我们正在寻找更多的电商平台公司合作,扩大产品线上销售渠道。”谭济欢说。
谭济欢经商成功了,但他致富不忘乡亲。
“我的根在巴马,我的事业也离不开巴马。”谭济欢“恋”家乡,也想尽早让父老乡亲们实现“小康”梦。
谭济欢在老家赐福村投资200多万元,建了一座占地3亩的生猪加工厂。随着销量的增加,他计划再扩大生产规模,新建一个更大规模的加工厂,以吸纳更多的本地群众就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近年来,谭济欢还积极参与巴马爱心公益组织的义工活动,踏遍巴马的乡村学校,慰问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为贫困学生捐款财物价值数万元。
因多次参与爱心公益活动,谭济欢为广大青少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2014年5月4日,他被评为巴马第二届“十大美德青少年”。
新闻推荐
“生命巴马,养生旅游”已成为广大游客的共识,近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天然而神秘的“命”河景区更是外地游客向往、留影的好地方。图为游客们在“命”河景区...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