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讯
近年来,大化瑶族自治县按照“东糖西鱼、南粮北羊”的产业布局,加快优势产业开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打绿色生态农业牌,农业与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1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0元,保持大幅度增长态势。
该县以“瞄准市场抓特色,抓住特色上规模,上好规模创效益,创造效益促增收”的思路为主线,把打造“畜、鱼、糖、果”四产业的奋斗目标摆在干部群众面前。
思路明确了,如何把农民引入市场,让农民真正受益呢?
有关部门以全县22万有劳动能力的农民为对象,广泛开展了智力开发和科技培训活动。全县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方法,举办水产养殖、畜禽饲养、果树管理、粮食种植等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帮助农民向“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转变。而市场知识、结构知识和科技知识的“三花齐放”,有效地把农民从“传统体力型”带向“现代智力型”的新境界。岩滩库区水产养殖协会会员覃伯群袒露心迹:“经过培训现在才明白,如果我们生产的东西形不成规模,上不了档次,那就不是商品,就换不回来钞票。”
该县政府坚持“项目不变、渠道不乱、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原则,打破过去农业扶持资金分散到具体农户的常规模式,切实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一是提升产业化水平,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工业;二是提升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三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该县充分发挥水产、畜禽、蔬菜、林果等45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作用,采取能人领办、部门扶持、龙头企业带动等方法,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强政策引导、典型示范、规范运作,不断增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覃庆鹏)
新闻推荐
大化讯
4月20日,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传达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到河池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黄世勇书...
大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化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