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讯
“不只是在街道、媒体和电子屏幕看到‘弘扬广西精神发扬老区传统\’的宣传标语,更重要的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际工作中践行‘广西精神\’。”
大化瑶族自治县在宣传弘扬广西精神和老区传统活动中,组织县委党校资深教师在大化电视台举办专题讲座,聘请退休教师深入各中小学校巡回宣讲,开展“广西精神”问卷调查活动等。
在让广西精神和老区传统的内涵深入人心的同时,大化着力把这股力量源泉化为改革创新、推动跨越发展的实际行动,着力把目光放远、把理想放大,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走出自我、走出封闭,以新的视角、新的思想探索发展的方法和路径。
创新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打造广西安全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以中部大化、六也、古河、都阳等乡镇为生猪养殖区,依托大化艾格菲畜牧有限公司具有世界级水平的种公猪站,对现有的能繁母猪品种进行改良,计划今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64万头、出栏达30万头。引进广西善源现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标准化肉猪养殖,同时规模发展蔬菜、水果、花草等特色农业产业。并发展畜牧食品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制糖、保健食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今年,已完成大地糖厂日榨4500吨技术改造项目、大化天然长寿食品厂年产2000吨旱藕粉丝项目等,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加快。
创新扶贫方式,将劣势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该县山高谷深,峰峦密布,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多年的实践证明,以帮助群众发展传统农业的方式抓扶贫是行不通的。因此,县委、县政府转变思路,利用其独特的景观发展旅游业。目前,已编制了《广西大化红水河-七百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化瑶族自治县养生度假区发展概念性规划》等,将实施旅游建设大会战,加快建设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和红水河水域旅游带的旅游基础设施,帮助群众通过发展旅游来增加收入。在新一轮开发扶贫工作中,实施“十百千”产业扶贫示范罗非鱼养殖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新增网箱高密度养殖罗非鱼1.5万箱,打造罗非鱼养殖示范区、罗非鱼产业化发展示范区、产业化扶贫示范区;大力发展山区果业,已在北部山区扶持带动群众规模种植核桃8000多亩、野生葡萄500亩、四月红桃1200亩,以农业产业升级促进生态建设;开工建设易地搬迁生态民族新城,规划迁入6000户3万贫困人口,并将配套发展商业服务和奇石产业等让迁入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创新招商方式,以保姆式服务大招商招大商。该县出台优惠政策,降低门槛,主动出击,强化“保姆式”、“保温式”、“保驾式”服务,对所有引进的项目细心呵护,企业有求必应、有应必行,切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在项目招商、展会招商、网络招商、中介招商、科技招商、以商招商等立体互动下,招商工作扎实推进。最近,完成签约荔森纸业公司投资5亿多元年产8万吨高档纸项目、北京万家福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玉树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法生产口服液项目、鑫宏源矿业公司投资辉绿岩加工项目等。
(韦
哲)
新闻推荐
从5月15日开始,大化瑶族自治县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进校园“三个一”活动,即每个学校制作一...
大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化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