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新闻 宜州新闻 南丹新闻 天峨新闻 凤山新闻 东兰新闻 巴马新闻 都安新闻 大化新闻 罗城新闻 环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河池市 > 大化新闻 > 正文

醉心于民族文化保护的布努瑶青年韦哲 唐正芳

来源:河池日报 2012-07-30 08:05   https://www.yybnet.net/

 

7月10日晚,大化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广场鼓乐喧天,掌声阵阵,该县第七届布努瑶祝著节文艺晚会表演的瑶族原生态节目精彩绝伦,博得观众的喝彩。然而,人们没有留意到,尽心尽力完成精彩表演走到幕后的布努瑶同胞收起笑容含泪痛哭的细节,没有留意到在节目单的导演栏里赫然写着的

 

“蓝东荣”三个字,祝著节组委会用方格框了起来。

人们不知道,那是7月5日上午10时许,大化布努瑶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祝著节”节目排练现场,年仅34岁的大化县瑶族铜鼓舞传承人蓝东荣,以他对事业的忠诚、对布努瑶文化的热爱定格为撼人心魄的人生最后的最悲壮的姿势——架着马步、双手握着鼓槌撑在铜鼓上。

3个多月的筹划和劳累,多年的心血倾注,他最后倒在一生最钟爱的乐器上,他为传扬瑶族文化鞠躬尽瘁了。

走村串寨自掏腰包“挖”文化

蓝东荣,大化县七百弄乡弄平村弄坝屯人。1996年9月,酷爱音乐的蓝东荣以优秀的成绩走进宜州师范学校读音班就读。1999年7月,他到大化七百弄实验学校当音乐教师。蓝东荣有一副好嗓子,能歌善舞。2000年5月,初为人师的蓝东荣踌躇满志,率领几个学生参加县里的民族歌舞表演,他以浑厚高亢的美声博得阵阵掌声。同年11月,他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节《广西歌墟荟萃》民间歌手邀请赛荣获银奖。他有一个美丽的算盘——全身心投入山区的音乐教育。但是,在观看乡里的一次瑶族铜鼓舞表演之后,蓝东荣在事业的天平重重地加上一个砝码——挖掘传承布努瑶文化,让其火焰继续燃烧下去。

妻子蓝艳菊有个当老师的伯父叫蓝正录,皮鼓、铜鼓打得特别好。蓝东荣经常去听,听得入了迷。伯父就对他说:“如果喜欢,你就来学,不然等我哪天过世了,就后继无人了。”蓝东荣于是就跟着伯父学习,只要伯父说哪个地方有人唱得好,他提个录音机二话不说就去拜访:别人不愿意唱,他就拿出20元或30元钱,请他唱,录完了,不懂什么意思,就请别人一句句解释;一些不太好沟通的老人,他就买了猪肉和米酒去,跟他们边吃边聊;当地人喜欢自制录音带卖,他就满街地去找、去买。

七百弄山高弄深,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为一句古歌、一个曲调,有时蓝东荣要攀爬四、五个小时的崎岖山路,夜深了,他就用竹篾制成火把赶路。

 

有时会唱歌的老人到地里干活去了,他就跟到地里和他们边劳动边聊天,等到歇工时再录音,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经过多年的努力,蓝东荣结交了不少民间艺人,学到了不少技艺,搜集整理了《迎客歌》、《布努瑶迎亲歌》、《唱起酒歌乐哈哈》等布努瑶原生态经典歌曲。2002年11月,蓝东荣搜集整理的《哥妹情深》荣获河池市第四届铜鼓山歌艺术节民族民间歌手比赛挖掘整理奖。2009年6月,蓝东荣整理的《瑶族喊歌》参加河池市原生态民族歌舞角逐,并以优异的成绩代表河池到南宁表演。

不辞辛苦“传”后人

当地的《瑶族铜鼓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到北京参加过演出。他知道此事后,多方打听,不辞劳苦找到了几位尚在世的老人,看他们的鼓如何打。先是琢磨,之后自己练习,练了1个月之后,双手都起了血泡。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这个节目融入蓝东荣自己的心血和理解之后,作为大化每年“祝著节”必备的开场节目。他击鼓的精彩瞬间也被拍摄下来,作为舞台演出的背景图用了好几届,大化一些画册的封面,甚至礼品盒的包装上都印上蓝东荣表演打鼓的画面,他简直成了大化的一张名片。

蓝东荣在整理文化遗产时,尊重民族的原创性,因此,他的鼓声和歌声,让外地来的游客切身感受到了瑶族文化的精彩。蓝东荣敲打皮鼓时,双手或扬或抑,或快或慢,或胯下敲打,张弛有度,美观大方。

2006年4月,蓝东荣调到乡里的文化广播站担任站长。之后,他筹建了一支民间文艺队。妻子蓝艳菊及其姐姐蓝艳华都加入表演队伍。近几年来,读小学的儿子蓝焕芳也常参加表演。排练节目没有伙食安排,他在自己的家里开大锅饭。没有服装,他自己掏钱设计和制作了舞台表演的服饰。没有道具,他自己精心设计和制作。

凭着对瑶族文化的钟爱和杰出贡献,2009年,蓝东荣被推选为大化非物质文化布努瑶铜鼓舞的传承人。

平时,蓝东荣不遗余力地传授新人。他对学生既严格又不失耐心。蓝艳菊回忆说,2007年,他曾教8个女孩用本地瑶话唱祝酒歌,一些女孩认为瑶话难唱也难听,都不愿唱。蓝东荣忍不住发火了——自己祖宗的语言都不要了?看到女孩们知错了,他又耐心地一句句去教、去纠正。当女孩们清脆、纯正的瑶语音乐响起时,蓝东荣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在他的悉心传授下,每年都有10多个学生学会瑶族的歌舞,至今已培育出近100人,这些人分布在全县各地,只要有节目表演,消息一传出,这些人便会从各地集中起来,复习一段时间即可上台表演。

毫不保留“献”青春

“祝著节”是布努瑶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民族节日,时间从农历5月22至5月29日,持续一个星期。

“蓝东荣多年来一直潜心于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大化布努瑶文艺表演的舞台上,是布努瑶文艺表演的主将。”

 

县民族事务局局长韦汉国介绍,“今年的祝著节,我们自然也让蓝东荣挑大梁。除了主持编排6个节目,还担任晚会的导演。”

“从前3个月开始,他白天上班,晚上着手节目的策划,台词的运用、场景的布置、道具的摆设等,事无巨细,都要一一操心过问。这么多年了,年年都是这么过。”妻子蓝艳菊又流下眼泪,“有时晚上还跑到文化馆练打皮鼓,常常忙到深夜。每到周末,他便下乡采风,把一切都放在他的事业上,我们一家没有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每个星期六,天刚蒙蒙亮,蓝东荣拿着笔记本就走。他到七百弄落实演员,寻找瑶话节目主持人,去向民间老艺人请教如何通过舞台展示瑶族文化,深入瑶寨录制山歌对唱资料。

七百弄民间艺人不够,他还多次乘班车穿越群山,颠簸至雅龙乡的盘兔村、北景乡板兰村等地,招集民间艺人。

7月3日,蓝东荣向文化馆领导提出到七百弄蹲点主持排练的请求。7月4日一大早,蓝东荣与妻儿告别,前往七百弄乡节目排练现场。儿子站在窗户和他说再见,他再次返回楼上叮嘱儿子:“学校要放假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你要好好做。”看见父子俩依依不舍,妻子蓝艳菊还开了句玩笑:“又不是什么生离死别,那么粘乎干什么?”

姐姐蓝艳华含着眼泪向笔者讲述了蓝东荣的最后时刻。她说,7月4日,他们一直排练到晚上12时。7月5日,蓝东荣6点钟就起床了,专门跑到山上砍了一根竹子做道具。8时开始排练,10时许,大家看见他打鼓时显得有些体力不支,就劝他:“如果累了,就先休息一下。”蓝东荣是敲大鼓的,同时也是整个舞台的总指挥,节目什么时候结束,其他的人都要看他的手势。结束的动作有3个,他刚做完第一个动作,双手拿着鼓槌撑在铜鼓上就不动了。

平时,打累了,他就伏在鼓上休息,那是在曲子结束之后的情形。“我当时很纳闷,怎么回事?是不是不舒服?便走向前,想扶住他的背,谁知他便软软地往后倒了下去。我立即用双臂扶住他,看到他脸色苍白,眼里满是无助,用手指了指胸口,便不省人事。大家叫来医生做了急救,但他的气息慢慢弱了。送到医院经过半个小时的抢救,已无力回天。”

 

蓝艳华泪眼朦胧地说。

蓝东荣走了,留下太多的遗憾:他在南丹看见白裤瑶铜鼓敲得很壮观,当时就说一定要去认真看看;他知道东兰铜鼓表演曾到国外演出过,并且敲法与他的大不一样,他说抽空要去观摩学习;之前搜集回来的一些民歌还没有整理完,留下一摞手稿。一向孝顺的蓝东荣离开了家乡,只有羸弱多病的母亲留在老家。他在县城买了一套30多万元的房子,想把母亲接到县城一起生活,然而,他刚住了20多天,20多万元贷款还没还,也还没能尽那份诚挚的孝心……

新闻推荐

恼友横刀夺爱伤人被判拘役

大化讯

 

大化瑶族自治县男子韦某,因为恼火朋友“勾走”自己的女朋友,冲动之下将朋友打伤。日前,大化法院以韦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拘役4个月。

 

&n...

大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化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公开接访解民忧2012-07-31 14:05
评论:(醉心于民族文化保护的布努瑶青年韦哲 唐正芳)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