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促使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产生心理体验,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意识的强化活用,形成教与学的互相推进。以前我们研究的是“这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怎么安排才能把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现在我们应该研究的是“怎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基于此,在新课标形势下,教师必须尽快转变角色。
首先,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信息化、社会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教材要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在新课程标准下,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如课外阅读,书法训练,诗歌背诵,看电视报纸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社会是一本大的百科全书,它无所不有,无所不包,作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应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开放,坚持生活化信息化社会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其次,课程评价的转变。
由过去的以“分”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由考察知识为主向以考察能力为主转变。
在教学中,教师一句表扬性的语言,可能激励一位学生,从而改变他的一生,也可能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评价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丧失自信。所以,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在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方法,不是以点带面,以考试分数看学生,把“差生”看得一文不值,也不是无限制的“表扬”、“赞美”学生。反思一下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有的是根据一时一地的表现来评价;有的靠一俊遮百丑,用成绩代表全面;更不可思议的是,有的仅以师生关系是否密切作为标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采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重视学生语文全面素质的提高,综合评价学生。
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是否有好的学习方法、是否掌握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是否善于口语交际,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否有广泛的阅读兴趣、阅读面,能流畅的朗读课文……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体现在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首先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多项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用语言进行评价,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语为主。“你的作文写得真好,要是你的朗读能力也能像作文一样流畅就好了”,“你有进步了,要坚持噢!”等;其次,关注学生自我反思、同学间互评、家长评价等多方面信息,给学生一个适当、贴切的评价;再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学习中的不足和进步,并提出建议。
每一个孩子都是特殊的,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教师公平对待,他们都能在应有的位置上发挥最佳作用。那些一度被认为反应迟钝、行为荒唐、甚至不可救药的“朽木”,说不定就是将来的达尔文、爱迪生、牛顿。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第三,语文教师必须由单一向全面转变。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多义性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要恰当;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要准确;运用语言辩论事理要严密。教师要引导学生听、说、读、写,兼顾教材,学会在生活中获取语言。生活处处皆语文,利用这一优势,尽可能地为学生打开语文世界之窗。所以教师应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各方面全方位的文化知识,做一个全才的教师。
总之,语文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而课改也不是纸上谈兵,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战场,只有老师的观念及角色首先转变过来,语文新课程标准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落实并达到预期目标。
新闻推荐
危朝安深入大化宣讲十八大精神时强调 努力走出一条科学发展新路子
本报讯
(记者
李盛勇
特约记者
韦哲)
12月12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深入大化瑶族自治县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并就扶贫开发、农...
大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化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